[实用新型]固体废盐的纯化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24769.2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9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泉;李博;邓四化;冯波;徐良;王希伟;张洁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3/14 | 分类号: | C01D3/14;C01D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叶知行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纯化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废盐的纯化处理系统,所述纯化处理系统包括流化床热处理子系统(1)、溶解及颗粒物分离子系统(2)、共晶冷冻结晶子系统(3)、洗涤及水循环子系统(4)和烟气处理子系统(5);所述固体废盐经流化床热处理子系统热解炭化生成盐渣和气态物料流,盐渣经溶解及颗粒物分离子系统后生成盐溶液,盐溶液经共晶冷冻结晶子系统和洗涤及水循环子系统处理后得到冰晶和盐晶。本实用新型采用间接换热的脉动燃烧式流化床对固体废盐进行热解炭化,并通过共晶冷冻结晶技术获得符合氯碱工业标准的工业原料盐,结构紧凑、易于布置、制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固体废盐的纯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接近2000家, 使用量位居世界首位。伴随着农药产能增加,农药废盐产生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农药废盐中的污染组分复杂、自然降解困难、毒性大,处置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同时,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日趋严格也促使相关企业越来越关注这类工业副产盐的正规合法的处置途径。但目前国内市场上针对废盐的处置手段相对单一,价格昂贵,处置能力也远不能满足需求。以农药行业最大的品种草甘膦为例,目前年生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草甘膦生产过程的中间体双甘膦生产也会产生大量副产氯化钠,每吨草甘膦的副产氯化钠在600~800公斤,每年副产氯化钠可达30~40万吨。
根据工业废弃物处置后的流向,农药废盐处置手段可分为填埋法和资源化利用两类,其中填埋法存在预处理和填埋成本高,并可能导致堆体滑坡、导排层淤堵等安全事故。因此从经济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填埋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仍有待探讨。因此,废盐资源化利用成为农药废盐处置的发展方向。国内资源化利用通常包括洗涤分离法、热处理法、复分解法和氧化法等,其中,洗涤分离法通常只能作为预处理技术;热处理法是对废盐进行高温处理,使其中的有机杂质在高温下分解从而达到去除有机杂质的目的,也有将农药废盐高温处理后直接向海洋倾倒,但这种做法在我国推广应用起来有很大的局限性;复分解法、氧化法和热处理法类似,缺点是适用面窄,难以真正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中国专利200510031311.5公开了一种回收利用含胺、酚、醚等易挥发或易分解有机杂质工业废盐的工艺方法和设备,采用带加热装置的多层圆盘加热炉和配套的相应工艺方法,将工业副产废盐中的胺、酚、醚等有害杂质加热分解或挥发除去,期望达到工业用盐的要求,为含胺、酚、醚等易挥发或易分解有机杂质工业废盐的回收利用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但实际上据了解,该实用新型获得的处理后的产品盐纯度(特别是总有机碳TOC含量)依然存在问题,难以在氯碱行业中推广应用。中国专利CN109867296A公开了一种工业氯化钠废盐渣精制方法,氯化钠废盐渣先经过破碎等预处理,再进行热处理去除有机物后,然后加入热水搅拌将可溶性盐完全溶解后过滤,得到的氯化钠粗盐溶液经过净化处理后,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干燥得到氯化钠产品,蒸发馏出水全部回用于热处理后盐渣的溶解,但该实用新型未说明热处理步骤中使用的反应器型式,而且分离产品氯化钠的方式为传统的蒸发结晶工艺,存在流程长、能耗和运营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废盐处置市场推广使用的报道非常有限。中国专利CN209647196U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化床技术的工业废盐热处理装置,通过压缩机、气体缓冲罐、流化床、温控仪、加热炉等配合设计,使得工业废盐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流化热解,而后形成的流化尾气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得产物盐溶解、过滤、重结晶,得到满足标准的优级工业盐,但流化床中的物料(废盐及流化介质)优选通过电阻丝加热炉进行加热,能耗较高且耗用是能级较高的电能,而且重结晶依然采用传统的蒸发浓缩后结晶纯化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废盐的纯化处理系统,采用间接换热的脉动燃烧式流化床对固体废盐进行热解炭化,并通过共晶冷冻结晶技术获得符合氯碱工业标准的工业原料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24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光伏汇流箱
- 下一篇:一种LED草坪隐藏式洗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