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交通道路应急呼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24245.3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0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洲;赵宁;周劲松;袁云祥;杨军;洪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95;H04N7/18;H04N5/76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夏柯双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网络 交通 道路 应急 呼救 系统 | ||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交通道路应急呼救系统,包括本地主控单元、多个分布设置的应急装置、交通道路入口警示灯、交通道路灯光控制单元和远程监控中心,各应急装置分别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本地主控单元相连;应急装置包括微处理器、交通道路入口警示灯按钮、灯光全开按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交通道路一侧分布式设置多个应急装置,发生事故时,事故人员就可以就近通过应急按钮一键全开交通道路灯,保证照明效果,同时打开交通道路入口警示灯,有效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事故人员能及时与监控中心取得联系,监控中心能够有效的调度人员和处理事故。事故人员与监控中心通过语音通话功能可高效沟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急救援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交通道路应急呼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主干道和各省会城市周边高速路网的建成通车,近7~8年以来,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向省际、边远地区推进,桥梁、隧道在高速公路中占比越来越大,2014年开工建设的汶马高速,其桥隧比更高达86.5%。西康高速终南山隧道(单洞18.02公里)、太古高速西山隧道(单洞13.7公里)、宝天高速麦积山隧道(单洞12.29公里)、小康高速包家山隧道(单洞11.2公里)等一大批特长隧道陆续建成通车。
回顾世界各地的隧道火灾事故,从1996年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火灾、1999年法国勃朗峰隧道火灾、2000年奥地利萨尔茨堡州基茨施坦霍县山隧道火灾、2003年韩国的地铁隧道火灾、 2004年的渝黔高速真武山隧道火灾、2008年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大宝山隧道火灾、2014年山西晋济高速火灾等事故,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以说,隧道火灾事故救援与高层建筑火灾一样,虽有一套或几套应急预案,但现场情况千差万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
隧道应急救援系统是一种专用通信系统,隧道紧急情况下,现场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向机房值班员发出救助,现场人员通过现场的通话终端向控制中心发出呼叫、报告事故或提出救助,从而使控制中心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迅速、及时地进行应急救援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小生命财产损失,现有的交通应急通信中,常用的有铁路区间通话柱系统和高速公路应急电话系统,铁路区间通话柱系统,可以提供多个终端,但各个终端共线,提供的信息一样,不能提供定位功能,而且需要使用人员携带通话终端,高速公路应急电话系统终端需要通过就近取电才可实现通信。为实现隧道特殊环境的应急通信,并在事故灾难时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隧道的应急通信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交通道路应急呼救系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立即一键全开交通道路灯,保证照明效果,同时打开交通道路入口警示灯,有效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事故人员能够及时呼救,与监控中心取得联系,让监控中心能够有效的调度人员和处理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交通道路应急呼救系统,包括本地主控单元、多个分布设置的应急装置、交通道路入口警示灯、交通道路灯光控制单元和远程监控中心,
各应急装置分别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本地主控单元相连,本地主控单元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远程监控中心相连;
所述的应急装置包括微处理器、交通道路入口警示灯按钮、灯光全开按钮,所述的交通道路入口警示灯按钮、灯光全开按钮均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微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本地主控单元连接;
所述的本地主控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警示灯控制单元与交通道路入口警示灯连接,所述的本地主控单元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交通道路灯光控制单元连接交通道路灯光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应急装置设于交通道路一侧,并等距排列,即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有一个应急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应急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设置于应急装置壳体的前面板上,摄像头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远程监控中心设置有用于显示照片或视频的显示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242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构件的造型设备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教学用教学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