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土地区超大规格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19552.2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8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加齐;于海申;王宝德;周志健;黄志昕;李富强;于长江;高记远;毛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超大 规格 基坑 支撑 支护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土地区超大规格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包括:沿基坑边线的方向间隔并排设置于基坑的内侧的多组斜直桩组;沿所述基坑边线的方向间隔并排设置于所述斜直桩组的内侧的多根灌注桩,所述灌注桩的顶部低于所述斜直桩组的顶部且高于所述斜直桩组的底部;与多根所述灌注桩一对一连接的多根旋喷桩,所述旋喷桩的顶部与所述灌注桩的顶部连接,所述旋喷桩的底部向相对的所述斜直桩组的底部倾斜。本实用新型的无内支撑支护体系能够充分利用多级支护的强度优势组合,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内支撑结构施工的工期及成本,同时避免了材料浪费,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地区超大规格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在软土地基施工环境下,基坑四周土体稳定性差,对基坑支护结构的侧向土压力大,有着明显的“时空效应”。超大规格深基坑安全风险高,通常采用连墙或灌注支护桩与内支撑结构结合的组合型支护体系。
采用上述组合支护体系,需要在基坑内侧支设大量的内支撑结构(如支撑和挡梁等),以保证基坑的安全,但是支设内支撑结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内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存在交叉,使得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主体结构须穿越内支撑结构进行施工,造成施工不便;且下一步施工必须等内支撑结构拆除并增加临时支撑后才能进行,延长了施工工期;另外,在一些要求严格的工程建造施工中,由于工艺对结构完整性的特殊要求,无法实现竖向构件穿越内支撑支护,不满足实际施工要求。
因此,急需一种既能避免主体结构穿越内支撑结构而造成的施工不便、又能保证基坑安全且适用于软土地基施工环境的无内支撑支护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软土地区超大规格基坑条件下的无内支撑支护体系,能够充分利用多级支护的强度优势组合,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内支撑结构施工的工期及成本,同时避免了材料浪费,绿色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软土地区超大规格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包括:
沿基坑边线的方向间隔并排设置于基坑的内侧的多组斜直桩组;
沿所述基坑边线的方向间隔并排设置于所述斜直桩组的内侧的多根灌注桩,所述灌注桩的顶部低于所述斜直桩组的顶部且高于所述斜直桩组的底部;
与多根所述灌注桩一对一连接的多根旋喷桩,所述旋喷桩的顶部与所述灌注桩的顶部连接,所述旋喷桩的底部向相对的所述斜直桩组的底部倾斜。
本实用新型采用斜直桩组作为一级支护来代替传统的内支撑结构,同时考虑到超大规格超深基坑的需求,弥补一级支护的强度不足,利用灌注桩和旋喷桩作为二级支护来配合一级支护,共同形成无内支撑支护体系;同时通过旋喷桩的倾斜喷锚,实现一级支护与二级支护的有效结合,增加了无内支撑支护体系对土侧向压力的抵抗力,满足了对超大规格的基坑的无内支撑支护;另外,在保证整个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不影响主体结构施工的连续性,减少传统内支撑结构施工的工期及成本,避免了材料浪费,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软土地区超大规格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直桩组包括第一预制桩和第二预制桩,所述第一预制桩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预制桩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预制桩的顶部闭合固定,所述第二预制桩的底部向所述灌注桩的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软土地区超大规格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预制桩的底部向所述灌注桩的方向倾斜18°~22°。
本实用新型软土地区超大规格基坑无内支撑支护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多根所述旋喷桩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根短旋喷桩和多根长旋喷桩;
所述短旋喷桩的底部位于相对所述第二预制桩的下方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9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心支护桩应力计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胶片接取输送提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