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CAN通信的板内通信电路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16505.2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1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飞;苏碧锋;胡定高;吴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5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an 通信 电路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CAN通信的板内通信电路及装置,其中,板内通信电路用于实现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之间的板内CAN通信;第一通信节点的接收端连接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端;板内通信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通信节点的发送端,板内通信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通信节点的发送端,板内通信电路的第三输入端连接第三通信节点的发送端;板内通信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通信节点的接收端,板内通信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三通信节点的接收端;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通信节点之间的CAN信号隔离,消除通信节点之间的CAN信号干扰,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AN通信的板内通信电路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一般采用串行通信接口(serial communicationinterface,SCI)、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内置集成电路)等总线。
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总线,即每个节点机均可成为主机,且节点机之间也可进行通信。CAN通信因性能卓越、设计独特、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医疗、船舶、航空等领域。与SCI、SPI、I2C等总线相比,CAN总线有其独有的优势。在CAN通信中,每个通信节点都可以包括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CAN控制器和CAN收发器,即每个通信节点均可成为主机,且通信节点之间也可通过总线发送和接收其他通信节点的信号进行自由通信。
因CAN具有实时性强、传输距离较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使用CAN通信实现多节点信息交互的产品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多路信号交互过程中相互干扰,需在各个节点之间添加隔离芯片对CAN信号进行隔离,然而,上述隔离信号的方式需要修改各个节点连接的原理图、连接电路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增加了硬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CAN通信的板内通信电路及装置,可以实现无收发器下板内或片内的三个通信节点采用不同地电平的CAN通信,且将通信节点之间的CAN信号隔离,消除通信节点之间的CAN信号干扰,降低了硬件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的板内通信电路,所述板内通信电路用于实现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三通信节点之间的板内CAN通信;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接地端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地端连接同一地线,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接地端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接地端为不同地电平,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地端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接地端为不同地电平;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端;
所述板内通信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发送端,所述板内通信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发送端,所述板内通信电路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发送端;所述板内通信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接收端,所述板内通信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接收端;
所述板内通信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发送端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发送端或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发送端为低电平的情况下,实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接收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端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接收端为低电平;
所述板内通信电路还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发送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发送端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发送端为高电平的情况下,实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接收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接收端和所述第三通信节点的接收端为高电平;
所述板内通信电路还用于隔离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CAN信号与所述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CAN信号,所述板内通信电路还用于隔离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CAN信号与所述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CAN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6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CT测试工装
- 下一篇:一种便于维修的排烟管道加工用剪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