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风光互补联合储能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15889.6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3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董奇烜;张瑞哲;马子云;曹欣悦;于海;张乃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10/10 | 分类号: | H02S10/10;H02S10/12;H02S50/00;H02J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1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风光 互补 联合 发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风光互补联合储能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板、联合储能装置、风速传感器、风向仪、整流电路、能量转换电路、风光互补控制器、逆变电源、OLED显示屏、双向DC/DC电路。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转换成直流电连接到风光互补控制器的输入端;风光互补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多系统工作时的直流母线;直流负载、逆变电源、蓄电池组接在直流母线上;所述的联合储能装置包括蓄电池组和水利发电装置。利用系统本身的蓄电池和抽水蓄能电站共同储存电能,相对成本较低,运行安全可靠,供电质量高等特点,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领域,涉及到一种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联合储能相结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已经是现在世界能源变化的大趋势,目前,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最为迅速,但是由于其发电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系统无法大量消纳,限制了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并网。所以,在系统中加入储能装置可以大幅度提高变化性电源的消纳能力,加强电网的稳定性。大量应用和研究表明,抽水蓄能作为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储能技术,不仅具有常规发电功能,还有调节速度快、既是发电厂又是负荷的优点,同时辅以蓄电池进行联合储能,增强了电网的稳定性。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发电储能系统,结合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联合储能组成一种新型风光互补联合储能发电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风光互补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风力发电装置、光伏发电装置以及联合储能装置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以达到节能环保、结构合理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风光互补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板、联合储能装置、风速传感器、风向仪、整流电路、能量转换电路、风光互补控制器、逆变电源、OLED显示屏、双向DC/DC电路。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转换成直流电连接到风光互补控制器的输入端;风光互补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多系统工作时的直流母线;直流负载、逆变电源、蓄电池组接在直流母线上;所述的联合储能装置包括蓄电池组和水利发电装置;所述的风速传感器、风向仪安装在风力发电机附近,并连接风光互补控制器;所述的OLED显示屏连接到风光互补控制器上显示实时信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互补发电联合储能过程中,太阳能板将产生的直流电通过DC/DC电路连接到风光互补控制器,风力发电机将产生的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连接到风光互补控制器;产生的直流电通过逆变电源转换成交流电用以交流负载的供电,通过双向DC/DC电路为联合储能装置供电和使用,并用于直流负载的供电;风速传感器、风向仪通过导线与风光互补控制器连接发送相关信息,用以对风力发电机的反馈控制;OLED显示屏连接到风光互补控制器上显示实时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型的俯视图。
各附图标记如下:
1风速传感器、风向仪;2风力发电机;3斜坡;4太阳能板;5水利发电装置;6风光互补控制室;7输水管路;8上游水库;9下游水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3所示,一种新型风光互补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板、联合储能装置、风速传感器、风向仪、整流电路、能量转换电路、风光互补控制器、逆变电源、OLED显示屏、双向DC/DC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5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
- 下一篇:一种卡件式竖隐横明玻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