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15803.X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64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亿恩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61/02 | 分类号: | B23D61/02;B23D79/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刮刀 合金 圆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锯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包括第一锯片,所述第一锯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紧装置,所述第一锯片通过卡紧装置活动连接有第二锯片。该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达到了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便于分装的目的,解决了一般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不便于分装的问题,使用者可以通过将螺母和螺栓拆分从而将第一锯片和第二锯片分开,再使用第一锯片进行刮刀工作,第一锯片与使用者的手掌接触部位是采用的弧面设计,同时卡紧块能够减少第一锯片与使用者手掌的接触,有效的保护了使用者的手掌不会被划破,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避免了使用者因锯片划伤手掌而导致感染,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者的生产力,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锯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
背景技术
合金圆锯片是木制品加工最常用的刃具,合金圆锯片的质量与加工产品的质量有密切关系,正确的合理地选用合金圆锯片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加工周期和减少加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市场上的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大多是采用的整体机构制成,使用者在使用锯片进行刮除废料的工作时容易划伤手掌,锯片的边缘较为锋利,在使用者用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挂除废料时会对使用者造成较大的伤害,对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现有的技术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具备便于分装等优点,解决了一般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不便于分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便于分装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包括第一锯片,所述第一锯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紧装置,所述第一锯片通过卡紧装置活动连接有第二锯片,所述第一锯片和第二锯片的正面均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卡紧块,所述卡紧块的一侧活动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外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助力杆,所述卡紧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紧板。
优选的,所述卡紧板的一侧开设有卡紧槽,且卡紧板为橡胶卡紧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锯片和第二锯片的接触面开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定位孔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且第一锯片与第二锯片接触的一面采用弧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螺栓的一端贯穿卡紧块和第二锯片并延伸至卡紧块的外部,且螺栓的外壁仅与螺母接触的部位设置有螺纹。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与连接杆的接触部位设置有开设在安装槽内壁的转动孔,且转动孔的形状大小与连接杆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
优选的,所述螺栓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个螺栓为一组,且两组螺栓以第一锯片的水平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通过卡紧装置、卡紧块、螺栓、螺母、安装槽、连接杆、卡紧块、助力杆、第一锯片和第二锯片的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便于分装的目的,解决了一般带刮刀的合金圆锯片不便于分装的问题,使用者可以通过将螺母和螺栓拆分从而将第一锯片和第二锯片分开,再使用第一锯片进行刮刀工作,第一锯片与使用者的手掌接触部位是采用的弧面设计,同时卡紧块能够减少第一锯片与使用者手掌的接触,有效的保护了使用者的手掌不会被划破,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避免了使用者因锯片划伤手掌而导致感染,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者的生产力,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亿恩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亿恩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58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足底按摩式远红外足浴桶
- 下一篇:一种新型风光互补联合储能发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