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虎牙皮钉牵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10012.8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0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健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李自强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虎牙 皮钉牵张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虎牙皮钉牵张器,包括形状为U型的虎头主体,虎头主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咬合皮肤的虎牙,虎牙包括相互啮合的上牙与下牙,且上牙与下牙分别设在虎头主体内壁的上、下两侧,虎头主体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穿导缝线的虎耳,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保持皮肤持续牵张,又能避免皮肤长期固定时皮缘缺血坏死,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虎牙皮钉牵张器。
背景技术
当前,在手足外科中,对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手术中,传统的手术方法是植皮或皮瓣修补术,2012年,以色列专家莫瑞斯托帕兹教授发明了皮肤牵张器技术,并引进到中国国内,于是皮肤牵张器广泛在临床试行,并2016 年郑州人民医院骨一科宋文超临床试用型在治疗上取得成功;
皮肤牵引的方法使皮肤缺损的伤口愈合,理论上早就已经存在,并实际当中早有应用,比如减张缝合线的缝合技术,只是其缺点是需要多次减张,反复使用,没有器械配合持续皮肤减张;临床上也常有医务工作人员发明出器械,如天津新中虎克限力软组织闭合器;
但是,对于莫瑞斯托帕兹教授的拉链式皮肤牵张技术,观看其伤口愈合后,缺点是经牵张的皮肤留下大量的疤痕组织,且其并不能持续使用皮肤保持牵张状态,需要经常紧缩扣带,保持牵张力;对于天津新中虎克限力软组织闭合器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经常导致皮缘软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
针对上述缺点,本人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虎牙皮钉牵张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虎牙皮钉牵张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虎牙皮钉牵张器,包括形状为U型的虎头主体,所述虎头主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咬合皮肤的虎牙,所述虎牙包括相互啮合的上牙与下牙,且所述上牙与下牙分别设在虎头主体内壁的上、下两侧,所述虎头主体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穿导缝线的虎耳。
优选的,所述上牙为双排虎牙结构,所述下牙为倒齿反台阶结构。
优选的,所述虎头主体的后侧开有开口槽。
优选的,所述虎头主体的内部套接克氏针,所述克氏针的两端连接有固定支架。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上套接有两个对称的调节块,两个调节块的外侧且位于螺杆上啮合连接有用于驱动调节块相对移动的螺块,所述调节块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通过连接件与克氏针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基块,所述基块套接在克氏针上,所述基块的两侧分别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的内侧通过第一螺母活动顶压在克氏针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夹块通过第二螺母将连接杆固定在基块的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保持皮肤持续牵张,又能避免皮肤长期固定时皮缘缺血坏死,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2、本实用新型上牙为双排虎牙结构使其固定皮肤更加牢固,下牙为反台阶倒齿结构使其上牙夹持皮肤后不会移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I;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II;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虎头主体、虎牙与虎耳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钳子、开口槽与虎头主体处的结构示意图I;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钳子、开口槽与虎头主体处的结构示意图II;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健,未经李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00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藻泥鞋垫
- 下一篇:一种炭黑加工用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