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乳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09312.4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72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利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儿童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蒋明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乳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其为前端中心开孔的细管;管状治疗管同轴套设在导管主体上;治疗孔均匀分布在治疗管前端外壁上;治疗管接口端设置在治疗管后端一侧外壁上;治疗管接口带一端设置在治疗管接口端外壁上;治疗管接口盖开口端与治疗管接口端可拆卸连接;导管主体接口端设置在导管主体后端;导管主体接口带一端设置在导管主体接口端外壁上;导管主体接口盖开口端与导管主体接口端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医护人员在使用现有通乳导管时,只能实现排乳功能,不能够对发炎的排乳管内壁皮肤进行治疗的问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直接涉及一种通乳导管。
背景技术
哺乳期乳汁淤积患者可能由于乳管堵塞或者发炎引起,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利器将堵塞的乳管部分挑开,该方法是有创操作,容易引起感染,形成反复溃疡面。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220321253.5公开了一种新型塑料通乳针,包含针座、针筒,针座的一端与针筒的一端连接,针座的另一端与注射器的注射针头连接,针筒的另一端为盲端,它还包含侧孔,侧孔设置在针筒的前端;针筒为有机无毒塑料针筒;侧孔在通乳针插入乳头的过程中不会损伤乳头导管粘膜,也就不会引起乳头发炎,克服了目前畜牧生产中使用的通乳针容易引起乳头导管狭窄缺点,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制造成本低、方便实用等优点。但是该实用新型使用时,只能将淤积的乳汁通过导管引流出来,对于患者乳管内侧壁发炎情况却起不到任何治疗效果,导管引流拔出后依然会出现堵塞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乳导管,解决了医护人员在使用现有通乳导管时,只能实现排乳功能,不能够对发炎的排乳管进行治疗的问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乳导管,包括:
导管主体,其为前端中心开孔的细管;
治疗管,其为管状,且同轴套设在导管主体上,并与导管主体固定一体连接;
治疗孔,其为圆孔,且均匀分布在治疗管前端外壁上,并与治疗管相连通;
治疗管接口端,其设置在治疗管后端一侧外壁上,且与治疗管相连通;
治疗管接口带,其为带状,且治疗管接口带一端设置在治疗管接口端外壁上,并与治疗管接口端固定一体连接;
治疗管接口盖,其为一端开口的圆柱状,且与治疗管接口带另一端固定一体连接,治疗管接口盖开口端与治疗管接口端可拆卸连接;
导管主体接口端,其设置在导管主体后端,且与导管主体相连通;
导管主体接口带,其为带状,且导管主体接口带一端设置在导管主体接口端外壁上,并与导管主体接口端固定一体连接;
导管主体接口盖,其为一端开口的圆柱状,且与导管主体接口带另一端固定一体连接,导管主体接口盖开口端与导管主体接口端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导管主体及治疗管前端为半橄榄头状。
优选的是,导管主体及治疗管为TPU材质。
优选的是,通乳导管还包括:
刻度,其轴向设置在治疗管外壁上。
优选的是,通乳导管还包括:
固定部,其同轴设置在治疗管上部外壁上,并与治疗管固定一体连接。
优选的是,固定部为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儿童医院,未经武汉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9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调节的物理实验台
 - 下一篇:一种超声科探头消毒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