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啮齿类动物水陆两用负重作训套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05477.4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77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0医院 |
主分类号: | A01K15/02 | 分类号: | A01K1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纪艳艳 |
地址: | 25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啮齿 类动物 水陆 两用 负重 套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啮齿类动物水陆两用负重作训套装。一种啮齿类动物水陆两用负重作训套装,包括作训马夹、动物夹取镊、砂袋和捕捞网;作训马夹包括马甲本体、第一颈部系带、第二颈部系带、第一胸背部系带和第二胸背部系带,第一颈部系带和第二颈部系带成V字形,第一颈部系带末端和第二颈部系带末端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胸背部系带末端和第二胸背部系带末端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一颈部系带和第二颈部系带分布在马甲本体上端两侧,第一胸背部系带和第二胸背部系分布在马甲本体下端两侧,且二者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马甲本体靠近胸部位置和背部位置上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砂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啮齿类动物水陆两用负重作训套装,属于生物医学科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医学等科研领域,啮齿类动物常规训练方式一般为转棒变速走/跑步,跑步机训练及游泳训练,负重训练开展较少,负重相关作训装具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啮齿类动物水陆两用负重作训套装。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啮齿类动物水陆两用负重作训套装,包括作训马夹、动物夹取镊、砂袋和捕捞网;作训马夹包括马甲本体、第一颈部系带、第二颈部系带、第一胸背部系带和第二胸背部系带,第一颈部系带和第二颈部系带成V字形,第一颈部系带末端和第二颈部系带末端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胸背部系带末端和第二胸背部系带末端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一颈部系带和第二颈部系带分布在马甲本体上端两侧,第一胸背部系带和第二胸背部系分布在马甲本体下端两侧,且二者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马甲本体靠近胸部位置和背部位置上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砂袋。
上述啮齿类动物水陆两用负重作训套装基础上,砂袋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外层为氯丁橡胶制成,中层为丁苯橡胶海绵制成,内层为密封防漏胶袋,胶袋内装有铁砂。
上述啮齿类动物水陆两用负重作训套装基础上,捕捞网包括柄部、连接部、网撑部和旋网部,连接部一端连接柄部,另一端连接网撑部,网撑部为圆形,材质为不锈钢,旋网部开口于网撑,成圆锥状逐渐收拢于网底。
上述啮齿类动物水陆两用负重作训套装基础上,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为拉链,或子母扣,或按扣,或尼龙粘扣带,或扣眼与扣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马夹设置砂袋能够进行负重训练,用动物夹取镊或捕捞网迅速夹/捞起动物,避免出现意外损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马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马夹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砂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砂袋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捕捞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物夹取镊示意图。
1.第一颈部系带,2. 第二颈部系带,3. 马甲本体,4. 胸部粘扣带勾面,5. 第二胸背部系带,6.第一胸背部系带,7. 背部粘扣带勾面,8.砂袋,9.动物夹取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0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0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5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客舱座椅餐桌板的抽拉式滑动组件
- 下一篇:一种带有供料装置的送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