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挑线刀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04776.6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9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韩远;叶柯蕾;叶春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甸硕水产科技(化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2C29/02 | 分类号: | A22C2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25100 广东省茂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挑线刀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挑线刀组件,包括钩线刀,钩线刀的底端设有插入食品本身的第一钩杆和第二钩杆,第一钩杆的底端设有第一钩部以形成第一钩槽,第二钩杆的底端设有第二钩部以形成第二钩槽,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相向设置,第一钩部的第一钩尖位于第二钩槽的上方,第二钩部的第二钩尖朝向第一钩部的底面设置。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形成一个入口,当线条从入口进入后,在第一钩部的底面或第二钩部的底面的引导下,移动至第二钩槽的上方,实现被第二钩槽提起;或者插入的深度更深,则线条会移动至第一钩槽的上方,实现被第一钩槽提起。该结构能保证线条被第一钩槽或第二钩槽提起,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挑线刀组件。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是指以肉类、水产、家禽、蛋类、蔬菜、瓜果等食物为原材料,经过多道加工工序进行处理,可以将处理后的产品保持原状或整形送入冻结装置迅速冷冻或者烘干成易于保存状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去除食品本身不能食用的部位或影响口感的部位,然而有些的线条状部位是在食品本身内部,处理难度较高,如虾类中的虾线。
目前国内加工行业在给虾类进行开背、去肠及去头工作大多靠人工来完成,这种操作方式不但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特别是虾类的去肠工序,难度较高,并对于加工后虾仁的质量影响很大,目前也有一些对虾体进行处理的虾去肠机器,但是由于其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差,具有残留虾线以及对虾肉造成较大损坏等缺点,因此使用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食品本身的线条状部位钩出的挑线刀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挑线刀组件,包括呈条形状的钩线刀,所述钩线刀的底端设有第一钩杆和第二钩杆,所述第一钩杆的底端设有朝斜上方延伸的第一钩部,以使所述第一钩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钩杆之间形成第一钩槽,所述第二钩杆的底端设有朝斜上方延伸的第二钩部,以使所述第二钩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二钩杆之间形成第二钩槽,所述第一钩部和所述第二钩部相向设置,
所述第一钩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钩部的底面相交成第一钩尖,所述第二钩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二钩部的底面相交成第二钩尖,所述第一钩尖位于所述第二钩槽的上方,所述第二钩尖朝向第一钩部的底面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钩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二钩部的底面组合成“入”字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钩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钩杆的底端相交成第二尖刺部,所述第二钩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钩杆的底端相交成第三尖刺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尖刺部和所述第三尖刺部相平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尖刺部和所述第三尖刺部均为锥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钩部的底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钩部的底面的长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钩部的顶面和底面、所述第二钩部的顶面和底面为平面或者圆弧面。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呈条形状的切线刀,所述切线刀的底端设有切断线条的刀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刃呈开口朝下的U型或V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刃的开口两侧设有第一尖刺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挑线刀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甸硕水产科技(化州)有限公司,未经甸硕水产科技(化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47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艾草充分粉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翻转课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