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态有机复合污染物的治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03009.3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96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孙中强;孙长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东大山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0/00;B01D49/00;B01D53/00;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运萍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复合 污染物 治理 设备 | ||
一种多态有机复合污染物的治理设备,所属环保技术领域,设备包括集烟罩、降温管道、烟气液固捕捉装置、引风机、烟气吸附装置和烟囱。本实用新型利用自来水外壁滴淋降温,通过调整环形滴水槽的液面高度调整流淌水量,水分蒸发降低管壁温度,不需要大功率循环泵,相对于喷淋式和套管式冷却方式具备节省成本的优势,且使用灵活方便,便于维修维护;本实用新型在烟气液固捕捉装置前进行烟气降温处理,让更多的气态VOC变成液态固态,随后烟气液固捕捉装置对固体和液体做阻拦捕捉吸收,消除了后续烟气吸附装置的液固糊堵问题,使吸附材料充分发挥吸附功能,可有效减轻吸附压力,延长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可实现清洁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态有机复合污染物的治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臭氧型雾霾越来越严重,导致臭氧型雾霾的主要原因就是VOC排放。VOC的成分非常复杂,致使气化点、液化点、凝固点千差万别,由于生成的液滴和颗粒物十分细小,治理难度很大,经常出现三种状态的复合烟气,很多污染物是毒性非常大的致癌性物质。
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处理方法,如等离子法、直接吸附法和静电除油烟法等,等离子法处理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吸附法,由于烟气中经常有液态和固态VOC,吸附材料很快被表面糊堵,容易失去吸附能力,使用寿命短;静电吸附除油烟只能除固态和大液滴VOC,气态根本无法脱除,而且冬季经常出现泄爆现象。所以目前很多餐饮类烟气还只是停留在排烟状态,还没有达到除烟的目的,尤其是烧烤类油烟。因此,目前家庭用的油烟机只是停留在排油烟的水平,根本就没有除VOC的功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复合治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态有机复合污染物的治理设备,利用自来水滴淋降温,并通过烟气液固捕捉和烟气吸附将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固-液-气”进行分步吸收,达到了对VOC去除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态有机复合污染物的治理设备,包括集烟罩1、降温管道2、烟气液固捕捉装置7、引风机13、烟气吸附装置14和烟囱16;
所述降温管道2为U形管道,降温管道2的U形两端端口处外壁分别套装有环形滴水槽3,所述降温管道2的外壁在环形滴水槽3的下方分别套装有集水槽4,所述降温管道2的底端设置有集液槽Ⅰ5;所述环形滴水槽3连接自来水管6;
所述烟气液固捕捉装置7的顶部设置有电机8,所述烟气液固捕捉装置7的底端设置有集液槽Ⅱ12,所述烟气液固捕捉装置7内部设置有旋转捕捉器,所述旋转捕捉器由旋转主轴9、丝状体10和均布板11组成,所述丝状体10围绕旋转主轴9均匀分布,所述丝状体10的上下两端设置均布板11;所述电机8连接旋转主轴9,驱动旋转主轴9旋转;所述烟气吸附装置14内部填充吸附材料15;
所述集烟罩1通过管道连接降温管道2的进烟口,所述降温管道2的出烟口通过管道连接烟气液固捕捉装置7的下部进气口,所述烟气液固捕捉装置7的上部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引风机13的进风口,所述引风机13的出风口过管道连接烟气吸附装置14的底端进气口,所述烟气吸附装置14的顶端出气口连接烟囱16;
所述降温管道2替换为I形管道,所述降温管道2的I形上端口处外壁套装有环形滴水槽3,所述降温管道2的外壁在环形滴水槽3的下方套装有集水槽4,所述降温管道2的底端设置有集液槽Ⅰ5;所述环形滴水槽3连接自来水管6;
所述环形滴水槽3的槽底均匀设置流淌孔;
所述丝状体10为不锈钢丝;
所述烟气液固捕捉装置7内壁贴附比所捕捉液态有机物表面张力大的材料和塑料膜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所述烟气吸附装置14外壁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吸附材料15的材质为活性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东大山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东大山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030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