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97125.9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6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蒋王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明达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7/02 | 分类号: | F16L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5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它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堵头以及粘合剂,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管道本体、圆锥形连接部以及直径扩大部,直径扩大部上设有第一流体孔和第二流体孔;第二管道的端面紧贴于圆锥形连接部的内壁;第二管道的外壁和直径扩大部的内壁之间形成圆环形通道,第一流体孔和第二流体孔分别与圆环形通道连通,粘合剂填满圆环形通道;堵头包括圆筒部和凸耳,圆筒部的内、外壁分别紧贴于第二管道和直径扩大部。使用时,粘合剂通过挤出机从第一流体孔进入,充满圆环形通道后,再从第二流体孔外溢,在这个过程中,空气也会从第二流体孔中排出,待粘合剂凝固后,便能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牢牢连接,并且获得理想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连接牢固并且密封性良好的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塑料管一般是以合成树脂,也就是聚酯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等,以“塑”的方法在制管机内经挤压加工而成。主要用作房屋建筑的自来水供水系统配管、排水、排气和排污卫生管、食品(饮料)加工、地下排水管系统、雨水管以及电线安装配套用的穿线管等。
在实际生产和安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不同直径的管件进行连接,如果大直径塑料管的内径和小直径塑料管的外径基本相当,则可采用胶水进行粘合。但是当大直径塑料管的内径明显大于小直径塑料管的外径时,则无法直接利用胶水进行粘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塑料管内壁进行切削的塑料管镗刀。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它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圆环形的堵头以及粘合剂,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直管形的第一管道本体、圆锥形连接部以及直管形的直径扩大部,第一管道本体、圆锥形连接部以及直径扩大部一体成型,圆锥形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管道本体和直径扩大部,所述直径扩大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流体孔和第二流体孔,第一流体孔靠近圆锥形连接部,第二流体孔靠近直径扩大部的端面;直径扩大部的内径大于第二管道的外径,第二管道的一端伸入直径扩大部内,第二管道的端面形成圆锥形,它的端面紧贴于圆锥形连接部的内壁;伸入直径扩大部的部分第二管道的外壁和直径扩大部的内壁之间形成圆环形通道,第一流体孔和第二流体孔分别与圆环形通道连通,并且所述粘合剂填满圆环形通道;所述堵头包括一体成型的圆筒部和凸耳,凸耳位于圆筒部的一端,所述圆筒部另一端自直径扩大部的端面插入圆环形通道内,并且圆筒部的外壁紧贴于直径扩大部的内壁,圆筒部的内壁紧贴于第二管道的外壁,所述凸耳紧贴于直径扩大部的端面。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流体孔和第二流体孔在径向距离上,位于最远端。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道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圆锥形连接部和第一管道本体的交界处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固定于凹槽内。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圆环形的轧制凹槽,该轧制凹槽靠近第二管道的端面,并且跟第一流体孔相对。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圆筒部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有圆环形凸起。
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剂为胶水。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二管道的外壁和直径扩大部的内壁之间形成圆环形通道,该圆环形通道分别跟第一流体孔和第二流体孔连通,使用时,粘合剂通过挤出机从第一流体孔进入,充满圆环形通道后,再从第二流体孔外溢,在这个过程中,圆环形通道内的空气也会逐渐从第二流体孔中排出,待粘合剂凝固后,便能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牢牢连接,并且获得理想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预安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明达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明达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971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旅游景点展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