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型农业肥料用生物发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93970.9 | 申请日: | 202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4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阳;李宝贵;刘源;陶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5F17/90 | 分类号: | C05F17/90;C05F17/964;C05F17/979 |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挺立众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2 | 代理人: | 赵振 |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农业 肥料 生物 发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农业肥料用生物发酵装置,属于生物肥料、畜禽粪便处理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内胆,所述内胆的外侧套接有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内侧面通过连接件与内胆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内胆的顶部和底部均卡接有第一轴承,且位于上方的第一轴承卡接在发酵罐内侧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装置、风泵、驱动轴、主搅拌轴、辅搅拌轴、第二连接管、阀门、扰流扇、连接孔以及喷孔之间的互相配合,使得物料在较大的内胆内部进行发酵,也可保证物料内部氧气含量以及温度分布,从而便可提高内胆内部物料发酵的均匀度,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微生物对物料的发酵时长,有效提高了肥料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肥料、畜禽粪便处理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农业肥料用生物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技术在不断发展更新,为了让农作物能够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对农作物施放肥料,有机肥料亦称“农家肥料”,包括人粪尿、厩肥、堆肥、绿肥、饼肥和沼气肥等,具有种类多、来源广和肥效较长等特点,有机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状态,作物难以直接利用,经微生物作用,缓慢释放出多种营养元素,源源不断地将养分供给作物,施用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有效地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和热,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
生物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生产各种工业溶剂和化工物料。乙醇、丙酮-丁醇、丁醇-异丙醇、丙酮-乙醇、2,3-丁二醇和甘油发酵是微生物进行溶剂发酵的几种形式。
生物质肥料生产装置在对生物质物料发酵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所堆放发酵物料中含氧量、物料温度以及湿度均匀,目前,微生物肥料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和内部所设置的混料装置,由于发酵罐的体积庞大,无法保证发酵罐内各部分物料的氧气含量以及温度,从而造成发酵罐内的物料发酵不均匀,造成发酵产品的一致性差,且还会导致微生物对物料的发酵过程较长,使得肥料的生产效率降低,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环保型农业肥料用生物发酵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目前,微生物肥料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和内部所设置的混料装置,由于发酵罐的体积庞大,无法保证发酵罐内各部分物料的氧气含量以及温度,从而造成发酵罐内的物料发酵不均匀,造成发酵产品的一致性差,且还会导致微生物对物料的发酵过程较长,使得肥料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环保型农业肥料用生物发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农业肥料用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内胆,所述内胆的外侧套接有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内侧面通过连接件与内胆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内胆的顶部和底部均卡接有第一轴承,且位于上方的第一轴承卡接在发酵罐内侧的顶部,且两个第一轴承内套接有同一个主搅拌轴,所述主搅拌轴的内侧套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主搅拌轴的内部,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的斜面上啮合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的侧面与辅搅拌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辅搅拌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主搅拌轴的内壁上,所述主搅拌轴和驱动轴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并且第三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均位于发酵罐的上方,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的斜面上啮合有同一个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轴的表面套接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卡接在导流管的内部,所述导流管的端部与风泵的输出口相连通,并且导流管上设置有空气加热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辅搅拌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扰流扇,且若干个扰流扇以辅搅拌轴的轴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驱动轴表面对应辅搅拌轴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辅搅拌轴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939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