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独立储油仓的横置雾化芯雾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89751.3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71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道胜;刘群利;李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2 | 分类号: | A24F40/42;A24F40/46;A24F40/10;A24F4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独立 储油 雾化 雾化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独立储油仓的横置雾化芯雾化器,包括横置雾化芯组件及储油仓组件,所述横置雾化芯组件与所述储油仓组件插拔对接。所述储油仓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独立储油仓和独立L型气道,所述独立储油仓设置底部出油孔及出油阀。所述横置雾化芯组件设置横置气道、进油孔和出油阀触发装置;所述横置雾化芯组件与储油仓组件对接时,雾化芯横置气道与储油仓组件的L型气道横向对接,所述出油阀触发装置打开独立储油仓的出油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雾化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独立储油仓的可插拔连接的横置雾化芯雾化器。
背景技术
汽雾发生装置是以电加热方式将液体汽化的装置,最常用是电子烟,电子烟产品是通过电加热装置将电子烟油汽化雾化的,然后供人们吸食。
目前的电子烟产品一般是由电池及控制电路板构成一个控制盒,再对接控制一个雾化器及烟嘴等部件组成。
雾化器是电子烟的最主要部件,目前的电子烟雾化器大多是以圆柱形为主体形状的竖置雾化芯的雾化器。如图1所示,是一种竖置雾化芯的电子烟雾化器,其雾化器的主要结构是在一个圆形封闭外壳内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个封闭外壳称为雾化器外壳1。在封闭空间内的中央位置设置一圆形的雾化芯4及连接管2,雾化芯4与连接管2封闭对接,这里连接管2称为吸烟气道。在连接管2及雾化芯4的外侧的和外壳1内侧的环形空间用来容置电子烟烟油,称为储油仓3。雾化芯4、连接管2与外壳1的上下端也都是密闭对接的,仅仅在雾化芯4的外壁上开设两个对称的进油孔6,该进油孔6用于连通雾化芯4内部与储油仓3的通道,并通过导油介质5向雾化芯4输送烟油,以便于实现加热雾化。竖置雾化芯的雾化器的电极设置成如图中7所示的双环电极,双环电极分别连接电子烟的发热体,发热体设置在导油介质5的表面。
从图1中可以了解到,目前这种公知的电子烟雾化器的雾化芯4具有三种开孔,一是雾化芯4侧壁上的进油孔6,二是雾化芯底部的进气孔8,还有就是雾化芯4上端的烟雾出口。为了保证烟雾的顺利吸出,需要将连接管2连接到雾化芯4上端的烟雾出口上。这样便形成了连接管2与雾化芯4的密闭连接状态。由于雾化芯4和连接管2都设置在储油仓3的内部,因此需要密闭连接且一体化安装,形成的烟油储油仓3就是在连接管2与外壳1之间的环形空间。如此结构的雾化器储油仓3的储油空间比较狭小,而且由于储油仓内还设置了雾化芯4及连接管2,导致操作死角多,多次使用后,烟油中会有沉淀或者结晶物附着到储油仓内壁上,且清洗难度大。
由于需要引入外界气流才会产生汽雾的流动,达到吸烟的效果,因此需要在雾化芯4的上设置进气孔8。由于是竖置雾化芯4,进气孔8需要设置在雾化芯4的最底部,因而雾化芯4内的导油介质5内中可能渗出的烟油很容易聚集到雾化芯底部,进而从进气孔8中泄漏,造成雾化器的污染。
而且,这种电子烟雾化器还存在一个缺陷,那就是由于连接管2与雾化芯4的烟雾出口对接,形成的气道是一个直筒型的贯通气道。而且基本上是处于全时连通状态,有时有脏污物从烟嘴处进入连接管2后,再直接穿过连接管2进入雾化芯4内部,污染雾化芯,很难取出,此时再次加热时脏污物也会被加热升温甚至发出难闻的味道,严重影响吸食感觉。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款新型的电子烟雾化器,其以横置雾化芯为基本结构,设置独立的储油仓及雾化芯与储油仓之间插拔对接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独立储油仓的横置雾化芯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独立储油仓的横置雾化芯雾化器,包括横置雾化芯组件及储油仓组件,所述横置雾化芯组件与所述储油仓组件插拔对接;所述储油仓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独立储油仓和独立L型气道,所述独立储油仓设置底部出油孔及出油阀;所述横置雾化芯组件设置横置气道、进油孔和出油阀触发装置;所述横置雾化芯组件与储油仓组件对接时,雾化芯横置气道与储油仓组件的L型气道横向对接,所述出油阀触发装置打开独立储油仓的出油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9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