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太阳自旋转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89509.6 | 申请日: | 202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5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武;田雨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学武 |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H02S20/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2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电池板 太阳 旋转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电池板相关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太阳自旋转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块,同时滑块与干燥盒相连接,所述基座的外侧上方设置有箱体,且箱体的内侧下方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外侧前方设置有防雨顶,所述箱体的外侧前方设置有控制面板,且箱体的外侧前方均开设有固定槽,同时固定槽与防护罩配合安装,所述箱体的内侧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该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太阳自旋转装置,与现有的普通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太阳自旋转装置相比,干燥效果较佳,散热效果较佳和连接机构便于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板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太阳自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但因制作成本较大,以至于它普遍地使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故此我们需要用到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太阳自旋转装置。
现有的专利(公共号:CN201720565830.8)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太阳自旋转装置。在实现本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1、干燥效果不佳;2、散热效果不佳;3、连接机构不易进行调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整流器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太阳自旋转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如下不足:干燥效果不佳,并且散热效果不佳;同时连接机构不易进行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对太阳自旋转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块,同时滑块与干燥盒相连接,所述基座的外侧上方设置有箱体,且箱体的内侧下方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外侧前方设置有防雨顶,所述箱体的外侧前方设置有控制面板,且箱体的外侧前方均开设有固定槽,同时固定槽与防护罩配合安装,所述箱体的内侧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外侧上方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设置有支撑套管,且转动杆的外侧顶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内侧设置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侧设置有活动套筒,同时活动套筒与安装架相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内侧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
优选的,所述干燥盒通过滑块与基座滑动连接,且滑块为“T”字型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在箱体的外侧呈等间距分布,且散热孔的内部上方为网格状布置。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表面与防雨顶的表面均为开孔式设计,且防雨顶以箱体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与防护罩卡合连接,且防护罩的外侧为“凸”出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通过转动杆与箱体旋转连接,且连接架在支撑套管的内侧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通过连接轴与活动套筒旋转连接,且活动套筒为“T”字型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活动套筒的表面与安装架的表面均为开孔式设计,且安装架的上表面为开槽式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滑块和干燥盒,这样可以对该装置起到很好的干燥效果,避免了该装置长期在户外使用,容易导致箱体内部的湿气过重,从而导致箱体内部的电子元件发生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干燥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孔,可以对箱体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通风散热,避免了在通风散热的过程中,外界空气中的灰尘对散热孔造成堵塞,提高了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学武,未经吴学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9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击试样缺口拉床
- 下一篇:一种耐磨抗变形的矿用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