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ECT工业园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89110.8 | 申请日: | 202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6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秦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H04R1/10;B65H75/38;B65H75/44 |
| 代理公司: | 长沙鑫泽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7 | 代理人: | 李翠梅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ect 工业园区 智能 制造 公共 服务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CECT工业园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操作腔,所述平台主体内部还设置有功能腔,所述操作腔内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组件;所述操作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平台主体电性连接的头戴式耳机,所述头戴式耳机上设置有耳麦;所述头戴式耳机上设置有伸缩线,所述功能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伸缩线的控制装置。本方案通过头戴式耳机及耳麦的设置,能够在获取人工服务时,保证服务人员与使用者的正常沟通,排除避免外界环境对沟通过程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CECT工业园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在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各类配套设施加大了建设力度,智慧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人们在寻找路线以及寻求服务帮助等方面带来便利;现有的公共服务平台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多会设置扬声器以及麦克风,便于使用者与服务人员进行沟通,为服务者解决一些平台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但由于服务平台大多设置在嘈杂的环境中,扬声器的外放音与麦克风的收音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易出现沟通不便的情况,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外界环境对使用者与服务人员的沟通造成影响的CECT工业园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CECT工业园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操作腔,所述平台主体内部还设置有功能腔,所述操作腔内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组件;所述操作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平台主体电性连接的头戴式耳机,所述头戴式耳机上设置有耳麦;所述头戴式耳机上设置有伸缩线,所述功能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伸缩线的控制装置。操作腔及其内部显示屏与控制组件的设置,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基础的查询服务,头戴式耳机及耳麦的设置,则能够在获取人工服务时,保证服务人员与使用者的正常沟通,排除避免外界环境对沟通过程造成影响,伸缩线以及控制装置的设置,则能够调节伸缩线的长度,以便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对耳机进行使用。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腔顶端的出线口,所述功能腔内设置有理线柱,所述理线柱与所述平台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功能腔内还设置有换向轮,所述伸缩线的一端与所述头戴式耳机固定连接,伸缩线的另一端由所述出线口进入功能腔,通过换向轮换向后绕设在所述理线柱上。理线柱的设置,用以收放伸缩线,出线口的设置,用以将收放线引入功能腔内,避免收放线外露出现操作者误操作绞线的情况,换向轮的设置则用以将伸缩线引至理线柱,提高对伸缩线的控制效果。
优选的,所述功能腔内还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理线柱传动连接,所述功能腔内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的控制器。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的设置,在使用者不对头戴式耳机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驱动电机自动收线,防止伸缩线长时间外露过长造成伸缩线缠绕、受冲断裂等意外的出现。
优选的,所述功能腔内靠近所述出线口设置有支撑轮,所述伸缩线通过所述支撑轮后与所述换向轮接触,所述支撑轮的转轴上设置有用于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的压力传感器。支撑轮与压力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感应支撑轮所受压力,并传输至控制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设置压力传感器感应值,如:当感应压力值接近头戴式耳机的重量,持续10S(防止使用过程中,意外拉扯现象影响检测),即判定无人在对耳机进行使用,随即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动,将伸缩线收回。
优选的,所述理线柱的一端设置有棘齿轮,所述功能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棘齿轮配合的棘齿块。棘齿轮与棘齿块的设置,能够互相卡合后限定调节块的单向转动,(以此来限定伸缩线的拉出),避免伸缩线在耳机重力作用下自动伸出,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能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89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油生产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指纹和人脸双重身份验证的生物识别消费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