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棚干法自动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75216.2 | 申请日: | 2020-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91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在水;杨俊;王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傲锐汽车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3/02 | 分类号: | B29C43/02;B29C43/34;B29C43/50;B29C43/52;B26D7/02;B26D7/06;B26D7/08;B26D7/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棚 自动生产线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顶棚干法自动生产线,其包括依次设置的输送装置、加热装置、成型装置和收料装置,输送装置远离收料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上料台、上料架、第一上料气缸、第二上料气缸和上料吸盘,上料架固定设置在上料台上,第一上料气缸的长度方向与靠近或远离输送装置的方向相同,第一上料气缸固定设置在上料架上,第二上料气缸竖直设置,并与第一上料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上料吸盘与第二上料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产品成型精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饰生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棚干法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汽车顶棚是汽车整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汽车内部的装饰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汽车内部与车外的隔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并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现有的汽车顶棚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输送装置、加热装置、成型装置和收料装置,生产时,人工将原料放置在输送装置上,并利用输送装置对原料进行输送,并依次经过加热装置和成型装置,加热装置对原料进行加热,使原料便于成型,成型装置对原料进行挤压或裁切等工序使原料成型,然后输送再将原料输送至收料装置处,收料装置对成型后的产品进行收料,从而实现汽车顶棚的整个加工过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料时通过人工铺放的方式无法保证每片原料的位置,影响产品的成型精度,严重的会造成产品缺料、褶皱甚至产生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产品的成型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顶棚干法自动生产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顶棚干法自动生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顶棚干法自动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输送装置、加热装置、成型装置和收料装置,输送装置远离收料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上料台、上料架、第一上料气缸、第二上料气缸和上料吸盘,上料架固定设置在上料台上,第一上料气缸的长度方向与靠近或远离输送装置的方向相同,第一上料气缸固定设置在上料架上,第二上料气缸竖直设置,并与第一上料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上料吸盘与第二上料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并带动上料吸盘竖直向下移动,并吸在上料台上的原料上,然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收缩,并使上料吸盘带动原料竖直向上移动,并与上料台分离,再使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并带动第一气缸、上料吸盘和原料向靠近输送装置的一侧移动,当原料移动至输送装置的上方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上料吸盘和原料竖直向下移动,从而将原料放置在输送装置上,此时上料吸盘与原料分离,然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带动上料吸盘恢复原位,实现对原料的自动上料过程,避免人工对原料进行上料,从而保证原料上料位置的精准度,提高了产品的成型精度。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和输送板,输送架依次穿过加热装置和成型装置,输送架上设置有滑轨,输送板水平设置在输送架上,输送板上固定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输送架与输送板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原料放置在输送板上后,驱动组件带动输送板和原料在输送架上沿着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带动滑块在滑轨上滑动,使原料依次穿过加热装置和成型装置,从而实现对原料的输送过程。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钉、定位气缸和定位板,定位钉固定设置在输送板的顶面,定位气缸竖直固定在输送架远离收料装置的一端,定位板固定在气缸活塞杆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原料放置在输送板上后,原料位于定位钉上,此时定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并带动定位板竖直向下移动,并压在原料上,使原料被压紧在输送板上,从而使定位钉插入原料内,对原料进行定位,防止原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移动和错位,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成型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傲锐汽车部件(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傲锐汽车部件(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52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