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复位缓冲门铰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68141.5 | 申请日: | 2020-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5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谭远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微波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11/10 | 分类号: | E05D11/10;E05D11/00;E05F3/22;E05F3/20;E05F5/10;E05F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2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复位 缓冲 | ||
1.一种自动复位缓冲门铰,包括边叶(1)、中叶(2)、轴套(3)、缸套座(4)、弹簧1(5)、轴芯(6)和缸芯(7);其特征在于:边叶(1)上端的叶套A(101)与连接齿套(9)联合,下端的叶套B(102)与上衬齿套(10)联合,叶套C(201)内部为中叶内齿轮(202),与位于轴套外齿轮(301)相互嵌合固定,其中叶套A(101)与叶套C(201)之间由压力轴承2(18)联合,叶套B(102)与叶套C(201)之间由压力轴承3(19)联合,端盖1(23)与底部的上衬齿套(10)连接,端盖2(24)与顶部的连接齿套(9)连接,共同构成了门铰的外部结构;轴套(3)与缸套座(4)通过环形嵌合压铆方式连接,压铆位置处于滚珠轴承1(14)的上端;轴芯(6)顶部与调节螺杆2(12)连接,共同镶嵌于连接齿套(9)中,底部由滑芯2(22)穿过轴芯(6)和缸芯(7)的直槽镶嵌于缸芯(7)上部分,并通过滑芯1(21)与缸芯(7)下部分隔开;轴芯(6)外部由滚珠轴承2(15)、滚珠轴承3(16)及弹簧1(5)包裹,其中滚珠轴承3(16)在调节螺杆2(12)的下端,并通过轴芯固定套与滚珠轴承2(15)分隔,滚珠轴承2(15)与弹簧1(5)顶部由一支穿过轴芯(6)的顶针(20)隔开,弹簧1(5)底部直接压力轴承1(17)接触;缸芯(7)下部分为螺旋槽设计,内部包括门铰的缓冲系统,将调节螺杆1(11)底部固定在缸套座(4)上,滚珠轴承1(14)环绕在缸套座(4)外部,顶部连接缓冲芯(13),穿过弹簧单向阀(8)设置与滑芯1(21)接触,滑芯1(21)在缸芯(7)的螺旋槽上运动,缓冲芯(13)为上粗下细结构;上述部分构成门铰的内部结构,并与外部结构共同构成的自动复位缓冲门铰的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缓冲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套座(4)与轴套(3)通过环形嵌合压铆方式紧实连接,同时中叶内齿轮(202)与轴套外齿轮(301)嵌合固定,形成完整的受力结构,将调节螺杆2(12)扭动时产生的力通过轴套(3)传送到叶套C(201)中,达到三段同等长度的叶套均衡受力的目的,加大门铰的承载力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缓冲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珠轴承1(14)包裹与边叶(1)的叶套B(102)中;滚珠轴承2(15)与滚珠轴承3(16)包裹与边叶(1)的叶套A(101)中,3个滚珠轴承转动实现应力平衡,使门铰转动顺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缓冲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芯1(21)受到缓冲芯(13)向上推动的压力后,在缸芯(7)的螺旋槽中向上旋转,并推动滑芯2(22)在直槽上带动轴芯(6)向上运动挤压弹簧1(5);当缓冲芯(13)向下运动时,滑芯2(22)会同时受到弹簧1(5)的放能而带动轴芯(6)向下运动,并推动滑芯1(21)向下旋转,达到自动复位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缓冲门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单向阀(8)包括阀体(801)、弹簧2(802)与钢球(803)三个部分,其实现方式是当扭动调节螺杆1(11)将缓冲芯(13)向上推动时,弹簧2(802)受压力向下挤压,缸室B(702)的液压油从泄油孔(804)流向缸室A(701);当扭动调节螺杆1(11)将缓冲芯(13)往下运动时,弹簧2(802)受压力向上挤压,将钢球(803)塞在泄油孔(804)的位置,避免缸室A(701)的液压油回流,达到缓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微波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微波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681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