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砟轨道凸台损伤的治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65480.8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4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国庆;陈占;倪国章;陈仕奇;彭志鹏;王伟;陈向浩;刘成;谷志明;孟长江;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院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00;E01B37/00;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董超男;张颖玲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损伤 治理 结构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砟轨道凸台损伤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包括底板、轨道板、原凸台以及新凸台。轨道板设置在底板上,其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槽,两端之间形成有框架槽。原凸台设置在相邻的两轨道板之间,位于两相邻开口槽围设的空间内。新凸台形成在框架槽内,并与底板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治理结构,通过在轨道板上的框架槽内施工形成新凸台,以对轨道板进行限位,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原凸台损伤失效,无法保证轨道稳定、安全运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砟轨道凸台损伤治理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施工原因、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列车的动载作用导致轨道板之间的原凸台产生开裂、破损等损伤,减弱甚至丧失了对轨道板的限位固定作用,不利于保持轨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列车运行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轨道板上设置临时限位措施进行处理。该种处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凸台损伤失效问题,不能长效保证轨道稳定和列车运营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无砟轨道凸台损伤的治理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砟轨道原凸台损伤失效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砟轨道凸台损伤治理结构,包括:
底板;
轨道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轨道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槽、两端之间形成有框架槽;
原凸台,与所述底座连接,设置在相邻的两所述轨道板之间,位于相邻两所述开口槽围设的空间内;以及
新凸台,形成在所述框架槽内,所述新凸台与所述底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治理结构还包括填充体,所述填充体填充在所述新凸台的周围,位于所述新凸台与所述轨道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体包括泡沫层和缓冲层,所述泡沫层填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泡沫层的顶面高度等于所述轨道板的底面高度,所述缓冲层填充在所述泡沫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包括树脂袋和树脂,所述树脂浇筑成形在所述树脂袋内;和/或,
所述填充体还包括防水层,用于防止雨水渗入所述缓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新凸台包括:
钢筋架,与所述底板连接;以及
凸台体,向所述钢筋架浇筑混凝土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所述框架槽内的新凸台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新凸台沿所述无砟轨道延伸方向的两端与所述轨道板邻接;或者,
每个所述框架槽内的所述新凸台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槽内沿所述无砟轨道延伸方向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砟轨道凸台损伤治理结构,利用轨道板本身结构中的框架槽,通过在框架槽内设置新凸台,从而分散原凸台承受的作用力,弥补了原凸台受力的不足,提高了因无砟轨道原凸台损伤问题造成的轨道运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治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治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治理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治理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院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院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654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蔬菜保鲜存储装置
- 下一篇:鸡饲料原料质量安全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