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处理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62896.4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9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法献;王勇;刘竞拓;杨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035 | 分类号: | F01N3/035;F01N3/04;F01N3/08;F01N3/20;F01N3/28;F01N1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辉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处理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尾气处理总成。尾气处理总成包括依次法兰连接的电加热催化器、尿素混合器、颗粒捕集器、尾部催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催化器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一端连接的连接管,所述第一壳体内依次设有第一扰流片、加热器、金属载体,所述第一扰流片具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扰流片下部的通孔小于所述第一扰流片上部的通孔。第一扰流片下部的通孔小于扰流片上部的通孔,从而使加热器端面的均匀性≥95%,进一步提高催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尾气处理总成。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柴油机在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比汽油机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CO 2 排放低。但是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氮氧化物(NO X )和颗粒物等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改善柴油发动机的性能以及油品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相应缓解或称减轻前述氮氧化物及颗粒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
请参见图1,公开号为CN21012788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右向左依次分布的并且在直线方向依次连接的一尾气引入机构(1)、一尾气氧化催化机构(2)、一尾气颗粒过滤机构(3)和一净化空气引出机构(4),其中,所述的尾气颗粒过滤机构(3)包括一级过滤装置(31)和二级过滤装置(32),一级过滤装置(31)位于所述尾气氧化催化机构(2)与二级过滤装置(32)之间,而该二级过滤装置(32)位于一级过滤装置(31)与所述的净化空气引出机构(4)之间。
现有技术中的尾气氧化催化机构缺少扰流装置,在尾气流动的过程中,易造成流速和接触的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效率更高的尾气处理总成。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气处理总成,包括依次法兰连接的电加热催化器、尿素混合器、颗粒捕集器、尾部催化器,所述电加热催化器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一端连接的连接管,所述第一壳体内依次设有第一扰流片、加热器、金属载体,所述第一扰流片具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扰流片下部的通孔小于所述第一扰流片上部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壳体垂直连接,所述连接管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加热器端面的轴向距离≤7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一对分别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的正负极接头,所述正负极接头与所述第一壳体为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尿素混合器包括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端固定的尿素喷嘴,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隔板、螺旋板,所述隔板位于靠近所述金属载体的一端,所述螺旋板中部设有支撑管,所述螺旋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螺旋的气流通道,所述螺旋板背向隔板的一端设有多个喷洒口,所述喷洒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设有向所述螺旋板延伸的分别具有多个通孔的第二扰流片、第三扰流片,所述第二扰流片位于所述第三扰流片上方,所述第三扰流片大于所述第二扰流片;所述隔板设有第一气流入口、第二气流入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大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位于所述第二扰流片上方,所述第二气流入口位于所述第三扰流片下方,尾气可分别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气流入口、所述第二扰流片和/或所述第三扰流片或者通过所述第二气流入口进入所述气流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颗粒捕集器包括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三壳体内的DPF载体、与所述第三壳体内连通的一对压差管,所述压差管的端部位于所述DPF载体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PF载体涂覆有活性涂层,活性涂层为贵金属催化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端部设有直径逐渐变小的出气管,所述尾部催化器包括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连接,另一端设有出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628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