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于检测的可转换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61269.9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2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旺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50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赖小晶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检测 转换 插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于检测的可转换插头,包括本体和插头,本体的外壳由前半外壳和后半外壳拼合而成,本体的右上角部位通过外壳表面的缩进设置形成插头安装面,插头上设置与插头安装面相适配的连接壳体,连接壳体的内壁侧面与插头安装面相适配;前半外壳的前安装面上开设预留孔,预留孔中设有焊针,焊针位于本体外壳的两半拼合面的上方,焊针的一端伸出预留孔,并高于前安装面,当焊针未融化时,连接壳体与插头安装面无法装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肉眼可识别焊针是否融化,从而判断超音波是否正常输出,检测方法简单方便;出厂前可以对每个产品进行有效检测,提高良品率,有效防止问题产品流入市场,杜绝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于检测的可转换插头。
背景技术
电源插头是一种用于与电源插座相连接以用于为电器产品提供电力的电器连接元件。为满足世界各国的插座接口标准,现有电源插头将本体和插头设置成活动连接方式,插头设计成多种不同尺寸,通过转换本体上的插头,满足不同标准的插座接口。中国专利2018221461177公开了一种可转换插头,包括本体和插头,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插头安装面,插头安装面的顶面设置有插座孔,前面上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插头包括连接壳体,连接壳体上设置有卡扣孔;插头内设置有弹片座,弹片座插接在本体的插座孔中。为方便内部的装配及接线,本体的外壳为两半拼合结构,通过超音波塑胶熔接机将两半外壳融合成一体。超音波塑胶熔接机的原理是通过上焊件将两半外壳压紧,同时把超音波能量传送到焊区,利用两半外壳的交界面处声阻大,而产生局部高温使其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模具精度不够、或是操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可能使得超音波输出不稳定,当无超音波输出时,两半外壳虽然被压紧但无法融合,容易出现漏焊的问题,而且凭肉眼无法识别,出厂前不能对每个产品进行有效检测,无法防止问题插头流入市场;由于本体的外壳不融合,容易开裂,可能造成短路或者起火,尤其输入端是高压工频交流电的情况下,对用户的人身财产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一种易于检测的可转换插头,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可通过肉眼进行检测焊接情况的可转换插头,从而有效防止问题插头流入市场,消除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于检测的可转换插头,包括本体和插头,本体的外壳由前半外壳和后半外壳拼合而成,本体的右上角部位通过外壳表面的缩进设置形成插头安装面,插头安装面包括右安装面、前安装面、后安装面以及顶安装面,插头上设置与插头安装面相适配的连接壳体,连接壳体的内壁侧面与插头安装面相适配;前半外壳的前安装面上开设预留孔,预留孔中设有焊针,焊针位于本体外壳的两半拼合面的上方,焊针的一端伸出预留孔,并高于前安装面,当焊针未融化时,连接壳体与插头安装面无法装配。
优选的,焊针与前安装面的高度差为0.5~2.0mm,焊针的直径为0.7~1.7mm;预留孔的深度为1.0~2.0mm,孔径为2.0~4.0mm。
优选的,焊针与前安装面的高度差为1.5mm,焊针的直径为1.2mm,预留孔的深度为1.3mm,孔径为2.8mm。
优选的,前安装面和后安装面上分别设置卡扣,连接壳体对应卡扣的位置设置卡扣孔。
优选的,本体上设置电源线接口,接口与本体内部的PCB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右安装面上开设插座孔,插头内设有可插接于插座孔的弹片座,弹片座与插座孔之间设置有电性连接的插接件,实现插头与PCB板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插座孔为8字形插座孔,弹片座对应为8字形弹片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面设置焊针和预留孔,当进行超音波熔接时,通过肉眼可识别焊针是否融化,从而判断超音波是否正常输出,无需复杂的检测设备,检测方法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旺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旺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61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关键涂布工序温湿度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橡胶颗粒振动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