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临界萃取连续化进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61160.5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4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宋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美町宝植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萃取 连续 进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临界萃取连续化进料装置,涉及碎茶萃取装置技术领域,该超临界萃取连续化进料装置,包括萃取釜,所述萃取釜呈顶部和底部开口的罐状,且萃取釜顶部和底部的开口位置均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的内壁与反应釜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反应釜呈两端开口且中部设置空腔一的圆筒状,且反应釜的两端分别贯穿萃取釜的顶部和底部并延伸至萃取釜的外部,所述反应釜的内部位于空腔一上方和下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料釜一和料釜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反应釜、料釜一、料釜二、釜盖、固定机构和提升机构,解决了现有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利用两个釜轮流加工,每次交换釜都存在一个等待过程,造成时间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碎茶萃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临界萃取连续化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茶叶中有机成分是一种新型的萃取工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条件下的二氧化碳对植物中的一些天然有机成分具有特殊的溶解作用,利用不同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相比传统的化学萃取法,超临界二氧化反萃取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且不可燃,具有无味、无臭、无毒、安全性好等众多优点。现有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主要包括萃取剂供应系统和萃取系统,萃取过程为将粉碎成碎茶的茶叶放在原料釜中,放入萃取塔中进行萃取流程,一釜完了之后将其取出再放入另一釜,利用两个釜轮流加工,但是存在一个等待过程,即一釜加工之后,另一釜需要在第一釜取出之后才能放入,而取出的第一釜碎茶需要在第二釜碎茶进入萃取塔内部之后,才能将釜中的碎茶进行转运工作,造成时间浪费,存在缺陷。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萃取连续化进料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利用两个釜轮流加工,每次交换釜都存在一个等待过程,造成时间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临界萃取连续化进料装置,包括萃取釜,所述萃取釜呈顶部和底部开口的罐状,且萃取釜顶部和底部的开口位置均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的内壁与反应釜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反应釜呈两端开口且中部设置空腔一的圆筒状,且反应釜的两端分别贯穿萃取釜的顶部和底部并延伸至萃取釜的外部,所述反应釜的内部位于空腔一上方和下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料釜一和料釜二,所述料釜一呈底部密封顶部开口且顶部设置有釜盖的圆筒,所述料釜二呈底部密封顶部开口且底部设置有空腔二的圆筒,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反应釜通过固定机构与料釜一和料釜二活动连接,且反应釜位于空腔一上方和下方且位于萃取釜内部位置的侧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萃取釜的外部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与反应釜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为机械密封和密封填料,所述反应釜的外壁平滑无凸起。
优选的,所述空腔一和空腔二的高度相同,且空腔一和空腔二的高度不小于萃取釜顶部、底部开口位置釜体的高度,所述空腔一位于反应釜高度的二等分点位置处,料釜一和料釜二的高度相同,且均不大于萃取釜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反应釜顶部和底部的连接耳以及与连接耳螺纹连接的手轮螺栓,所述釜盖和料釜二侧表面对应手轮螺栓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手轮螺栓的端部插接在定位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通过萃取釜表面设置的固定架安装在萃取釜上的丝杆电机、丝杆电机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的丝杆、丝杆上设置的丝杆螺母、以及安装丝杆螺母且与反应釜固定连接的连接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萃取连续化进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美町宝植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美町宝植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611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