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自浮式微生物净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59504.9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87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樊威;苏建;焦晓磊;罗煜;杨海;苏全森;卓婷;邓语;吴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4109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式微 生物 净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自浮式微生物净水装置,涉及水治理技术领域,其包括连接于可伸缩软管两端的顶端六通接头和底端六通接头,顶端六通接头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支架支撑于浮床上,顶端六通接头上可拆卸连接有与可伸缩软管连通的投料斗。底端六通接头上可拆卸连接有增氧管架,增氧管架内设置有与可伸缩软管连通的增氧颗粒存放腔,增氧管架的管壁上贯穿设置有连通增氧颗粒存放腔的透气孔;增氧管架与支架之间柔性连接有微生物挂膜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生物净水装置施工效率低、微生物缺氧活性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自浮式微生物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水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及环保人士研发了多种治理技术,致力于水体环境的修复,其中生态浮床修复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原位修复技术。生物浮床(Ecology Floating-beds System)是一项重要的人工湿地技术,自从上世纪80年代在德国被发明并投入应用以来,生物浮床技术因其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及政府部门认可。通过生物浮床给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通过微生物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还通过与藻类竞争养分、氧气起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
传统的生物浮床是将原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施工,施工效率低,并且生物浮床水下的微生物挂膜在深水中由于缺氧活性较低,净水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自浮式微生物净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生物净水装置施工效率低、微生物缺氧活性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模块化自浮式微生物净水装置,其包括连接于可伸缩软管两端的顶端六通接头和底端六通接头,顶端六通接头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支架支撑于浮床上,顶端六通接头上可拆卸连接有与可伸缩软管连通的投料斗。
底端六通接头上可拆卸连接有增氧管架,增氧管架内设置有与可伸缩软管连通的增氧颗粒存放腔,增氧管架的管壁上贯穿设置有连通增氧颗粒存放腔的透气孔;增氧管架与支架之间柔性连接有微生物挂膜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顶端流通连接头和底端流通连接头上总共12个接口能够实现本净水装置各部件的快速组装,实现各部件的模块化,便于在施工现场快速组装以及根据实际需求更换更合适的部件,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浮床使整个净水装置在水中漂浮,浮床上方的投料斗便于投放增氧颗粒,增氧颗粒通过可伸缩软管通入增氧管架中,增氧颗粒能够提高水体中的氧含量,为微生物挂膜架上的微生物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以提高净水能力。可伸缩软管的可伸缩性能够根据不同水域的水深自适应地调节可伸缩软管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块化自浮式微生物净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顶端六通接头;2、底端六通接头;3、可伸缩软管;4、支架;41、支撑杆;5、浮床;51、钢绳;52、浮块;6、投料斗;7、增氧管架;72、透气孔;73、直管;74、弯管接头;75、封盖;8、微生物挂膜架;9、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未经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595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