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了3D打印头与五轴加工头的复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54726.1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8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武滢;王铁军;杨瑞锋;陶泽;王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33Y30/00;B26D7/27;B23P2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珉 |
地址: | 11015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打印头 五轴加 工头 复合 结构 | ||
一种集成了3D打印头与五轴加工头的复合结构,包括Z轴滑枕主体梁、3D打印头、五轴加工头、3D打印头安装板、功能转换用滑轨、功能转换用滑块、功能转换用丝杠、功能转换用丝母、功能转换用驱动电机;五轴加工头位于Z轴滑枕主体梁底部;滑轨竖直固装在Z轴滑枕主体梁前表面,滑块设在滑轨上;安装板竖直设在Z轴滑枕主体梁前方,3D打印头设在安装板前表面,丝母固装在安装板后表面,安装板后表面与滑块相固连,丝母套装在丝杠上,驱动电机固装在丝杠正上方的Z轴滑枕主体梁前表面,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丝杠顶端相固连;滑轨下端的Z轴滑枕主体梁前表面设有缓冲撞停限位开关,3D打印头的管线包末端与Z轴滑枕主体梁顶部之间连接有拉力弹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了3D打印头与五轴加工头的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快速成型技术,可以按照建立好的3D模型并以逐层打印的形式实现增材制造,与传统的铸造或锻造成型技术相比,省去了模具的制造,而且避免了零件制造过程中大量去除冗余材料的工作,并且可以实现铸造或锻造无法实现的零件结构形式,使其成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但是,3D打印也存在不足之处,即3D打印零件的打印精度不够高,特别是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环节,仍然需要通过数控加工的方式进行精度修整。
近年来,随着汽车、船舶、桥梁建筑等行业的高速发展,3D打印机的尺寸越来越大,其主体结构大多采用数控龙门机床的结构形式,即在同一龙门架上采用双横梁龙门结构,使3D打印头和五轴加工头分别布置于两套独立的横梁上,进而形成了具备3D打印与数控加工能力的一体化机床。但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体化机床在结构和控制形式上均过于复杂,导致设备的性价比较低,而且存在生产周期长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了3D打印头与五轴加工头的复合结构,该结构只采用一套Z轴滑枕主体梁,可将龙门设备的总造价降低约40%,有效提高了龙门设备的性价比,而且也有效缩短了龙门设备的生产周期;3D打印头与五轴加工头实现了在一套Z轴滑枕主体梁上的自动转换,进而实现了3D打印功能与数控加工功能的自动切换,并且在功能自动切换过程中还对3D打印头的管线包进行了防绕线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了3D打印头与五轴加工头的复合结构,包括Z轴滑枕主体梁、3D打印头、五轴加工头、3D打印头安装板、功能转换用滑轨、功能转换用滑块、功能转换用丝杠、功能转换用丝母、功能转换用驱动电机;所述Z轴滑枕主体梁竖直设置在机床龙门架的横梁上,所述五轴加工头设置在Z轴滑枕主体梁的底部;所述功能转换用滑轨采用平行双轨结构,功能转换用滑轨竖直固装在Z轴滑枕主体梁的前表面下方,所述功能转换用滑块安装在功能转换用滑轨上;所述3D打印头安装板竖直设置在Z轴滑枕主体梁的前表面前方,3D打印头安装板与Z轴滑枕主体梁的前表面相平行,3D打印头安装板的后表面与功能转换用滑块相固连,3D打印头安装板通过功能转换用滑块可沿功能转换用滑轨移动;所述3D打印头设置在3D打印头安装板的前表面;所述功能转换用丝母固装在3D打印头安装板的后表面中部,功能转换用丝母套装在功能转换用丝杠上,功能转换用丝杠竖直设置;所述功能转换用驱动电机固装在功能转换用丝杠正上方的Z轴滑枕主体梁前表面,且功能转换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朝下设置,功能转换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功能转换用丝杠顶端相固连。
在所述功能转换用滑轨下端的Z轴滑枕主体梁前表面设置有缓冲撞停限位开关。
在所述3D打印头的管线包末端连接有一根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上端固连在Z轴滑枕主体梁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了3D打印头与五轴加工头的复合结构,该结构只采用一套Z轴滑枕主体梁,可将龙门设备的总造价降低约40%,有效提高了龙门设备的性价比,而且也有效缩短了龙门设备的生产周期;3D打印头与五轴加工头实现了在一套Z轴滑枕主体梁上的自动转换,进而实现了3D打印功能与数控加工功能的自动切换,并且在功能自动切换过程中还对3D打印头的管线包进行了防绕线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547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凑型执法记录仪
- 下一篇:一种桁架梁拼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