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52617.6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1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马福全;周智勇;林艳江;米野;李许;马继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7/03 | 分类号: | B65G57/03;B65G35/00;B65G37/00;B66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运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转运系统,用于预制构件生产线的多个预制构件的转运,预制构件生产线包括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长模台,转运系统包括:轨道,设于长模台左右两侧,且与长模台同向延伸;预制构件吊装设备,可沿着轨道移动,包括缓存输送装置与吊装装置,吊装装置吊起多个预制构件并将多个预制构件堆叠于缓存输送装置上;以及转运设备,可沿着轨道前后往复移动,转运设备可向前对接缓存输送装置,处于对接状态的缓存输送装置输送预制构件至转运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系统能够基于长模台预制构件生产线,实现对预制构件的自动起吊、码垛和转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使用以降低人力成本和生产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预制构件生产的自动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于叠合楼板等板式预制构件,在养护完成后需要进行脱模、码垛、下线转运等工序。
目前国内大部分工厂采用行车加简易吊具进行起吊脱模,再配合使用平板车转运,该过程需要大量人工辅助,且生产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
目前,市面上仍然没有一款能够应用于长模台预制构件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专用起吊设备。
因此亟需一种转运系统,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系统,能够基于长模台预制构件生产线,实现对预制构件的自动起吊、码垛和转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使用以降低人力成本和生产风险。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转运系统,用于预制构件生产线的多个预制构件的转运,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包括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的长模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设于所述长模台左右两侧,且与所述长模台同向延伸;预制构件吊装设备,可沿着所述轨道移动,包括缓存输送装置与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吊起多个所述预制构件并将多个所述预制构件堆叠于所述缓存输送装置上;以及转运设备,可沿着所述轨道前后往复移动,所述转运设备可向前对接所述缓存输送装置,处于对接状态的所述缓存输送装置输送所述预制构件至所述转运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系统适用于长模台预制构件生产线,通过吊装装置自动从长模台上将预制构件吊起至缓存输送装置上码垛,转运设备抵近缓存输送装置并与之直接对接,缩短转运路程,同时处于对接状态的转运设备和吊装装置抗振动性能增加,从而有利于预制件的转运,同时转运设备接收预制构件的一端与缓存输送装置对接,可以使得转运设备在接收预制构件时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向前倾倒。当缓存输送装置上载满预制构件后,缓存输送装置带动预制构件沿着设于长模台两侧的轨道滑动,以将其上的预制构件移动至转运设备上,并由转运设备沿长模台的延伸方向转运至存放点,实现对预制构件的自动起吊、码垛和转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使用以降低人力成本和生产风险。
作为转运系统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预制构件吊装设备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具有上下相对的顶架和底架,所述底架设置用于配合所述轨道的行走机构,所述顶架设置与所述长模台同向延伸的平移支架,且所述平移支架的部分向后凸出所述顶架形成悬臂状;所述缓存输送装置安装于所述底架,所述缓存输送装置的部分向前凸出所述底架,所述吊装装置安装于所述平移支架,沿着所述平移支架往复水平移入或水平移出所述缓存输送装置的正上方区域。
作为转运系统的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底架包括前后延伸且左右平行的两个行走底梁,所述行走机构安装于所述行走底梁,所述缓存输送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行走底梁,且两个所述行走底梁均向后延伸超出所述缓存输送装置的后端而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向后开口,用于收容所述转运设备的前端。通过设置收容空间收容转运设备的前端,减小了预制构件吊装设备和转运设备的轮子之间的距离,由于在转运预制构件的过程中,会造成预制构件吊装设备和转运设备振动而左右摆动,减小上述两个设备的轮子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减小偏摆的幅度,提高转运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526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夹持影像学胶片的查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差速器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