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向双螺杆挤出机添加液体的喂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46895.0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48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栋;王芳;师文博;李华亮;陈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柏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29 | 分类号: | B29C48/29;B29C48/92;B29C48/40;B29C48/76;B29C48/50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1 | 代理人: | 彭志坚 |
地址: | 5113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螺杆挤出机 添加 液体 喂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向双螺杆挤出机添加液体的喂料装置,安装于双螺杆挤出机构的一侧,其包括储液罐、流量计、注塞式计量泵、流量表及输送管机构,储液罐用以存储向双螺杆挤出机构添加的添加液,输送管机构包括输送管及注液管,输送管上设有流量计,输送管的两端相对连接储液罐与注塞式计量泵的进液口,通过流量计监控添加液总流量,流量表设于注塞式计量泵上;注液管的一端与注塞式计量泵的出液口相连,另一端伸入至双螺杆挤出机构的注水口内,从而向双螺杆挤出机构注入添加液。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喂料装置将需要的液体加注到双螺杆挤出机中,且同时能够实现监控与调节添加液的注入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塑性弹性体产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向双螺杆挤出机添加液体的喂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热塑性弹性体产品通常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来进行生产,但在双螺杆挤出机运行时,挤出机料筒内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会因热氧降解或过氧化物氧化而产生大量甲醛、乙醛等 VOC气体,这些VOC气体容易大量吸附到制品上,对制品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制品的品质。目前,为降低制品中的VOC残留,制备低VOC热塑性弹性体产品,会在原料输送加工的过程中,向双螺杆挤出机内添加液体,如注水,通过注水在双螺杆挤出机内形成水蒸气,以水蒸气在双螺杆挤出机内带走VOC气体,并排出,从而清楚降低制品中的VOC残留。
然而,现有的向双螺杆挤出机添加液体的方式大多采用灌注式添加的方法,在注水口的上方设置储液罐,注水口与储液罐之间通过阀门连通,以及在储液罐的上方设置对储液罐内部加压的加压组件,从而在开启阀门后,通过加压组件对储液罐内部加压,使添加液从储液罐穿过注水口,流入至双螺杆挤出机内。但这种灌注式添加方法,不便于监控添加液注入至双螺杆挤出机内的流量,且难以调节添加液的注入量。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方便监控添加液注入至双螺杆挤出机内的流量,及调节添加液注入量的向双螺杆挤出机添加液体的喂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监控添加液注入至双螺杆挤出机内的流量,及调节添加液注入量的向双螺杆挤出机添加液体的喂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向双螺杆挤出机添加液体的喂料装置,安装于双螺杆挤出机构的一侧,其包括储液罐、流量计、注塞式计量泵、流量表及输送管机构,所述储液罐用以存储向双螺杆挤出机构添加的添加液,所述输送管机构包括输送管及注液管,所述输送管上设有所述流量计,所述输送管的两端相对连接储液罐与注塞式计量泵的进液口,通过流量计监控添加液总流量,所述流量表设于注塞式计量泵上,用以监控注塞式计量泵的输出流量,从而能根据输出流量对注塞式计量泵进行调节,以控制对双螺杆挤出机构添加的添加液量;所述注液管的一端与注塞式计量泵的出液口相连,另一端伸入至双螺杆挤出机构的注水口内,从而向双螺杆挤出机构注入添加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双螺杆挤出机构的注水口共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注水口与第二注水口,每一注水口均对应安装有一所述的喂料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双螺杆挤出机构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输送段、熔融压缩段、混炼塑化段、第二输送段、第一强化混炼段、第三输送段、第二强化混炼段、第四输送段、压缩段、第五输送段及输出段,所述第一注水口设于第一强化混炼段上,所述第二注水口设于第二强化混炼段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双螺杆挤出机构包括18个单元区,所述第一输送段包括1区、2区及3区;所述熔融压缩段包括4区及5区,所述混炼塑化段包括6区、7区及8区,所述第二输送段为9区,所述第一强化混炼段包括10区及11区;所述第三输送段为12区,所述第一强化混炼段包括13区及14区;第四输送段为15区,所述压缩段为16区,所述第五输送段为17区,所述输出段为18区;所述第一注水口设置在10区上,所述第二注水口设置在13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柏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柏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468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管道安全保护网架
- 下一篇:一种教学培训用多功能折叠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