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照射效果好且利于散热的车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46302.0 | 申请日: | 2020-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3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邹许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承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41/25 | 分类号: | F21S41/25;F21S45/48;F21S41/10;F21S41/19;F21S41/50;F21W102/13;F21W107/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2 | 代理人: | 王雪镅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照射 效果 利于 散热 车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射效果好且利于散热的车灯,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包括灯壳,灯壳的外侧设置有三级散热卡槽,灯壳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三级散热卡槽相互配合的第一远光透镜与第二远光透镜,且第一远光透镜与第二远光透镜均设置为昆虫复眼阵列,三级散热卡槽分别与第一远光透镜、第二远光透镜之间设置有多组灯珠PCB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壳的外侧设置了三级散热卡槽,将第一远光透镜与第二远光透镜的结构设计为与三级散热卡槽相互配合的结构,且灯珠PCB板也呈三级分布,这样能使灯珠发光时不受零部件导热系数影响,热量能及时传递出去,避免热量集中在某一块区域而使散热受影响,进而不影响灯具的功率,同时也避免死灯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照射效果好且利于散热的车灯。
背景技术
车灯,主要起到照明和信号作用,灯发出的光可以照亮车体前方的道路情况,使驾驶者可以在黑夜里安全的行车,灯按照光源主要可分为:卤钨灯、氙气灯,卤钨灯是通过钨丝发光,流明不高,亮度不够,易耗电,氙气灯是通过高压激发氙气发光,亮度高。
现有技术中的车灯在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对其中的零件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现有的车灯对光源的收集不太理想,且不能随意调节不同效果的光斑和不同光强的光斑,而且散热效果差,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光源的收集不太理想,且对折射出的光线不够聚焦且不能随意调节不同效果的光斑和不同光强的光斑,且散热效果差,不利于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照射效果好且利于散热的车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照射效果好且利于散热的车灯,包括灯壳,所述灯壳的外侧设置有三级散热卡槽,所述灯壳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三级散热卡槽相互配合的第一远光透镜与第二远光透镜,且第一远光透镜与第二远光透镜均设置为昆虫复眼阵列,所述三级散热卡槽分别与第一远光透镜、第二远光透镜之间设置有多组灯珠PCB板,所述灯壳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延伸至其内部且与第一远光透镜、第二远光透镜相配合的灯珠PCB板放置座,所述灯壳的顶部安装有与第一远光透镜、第二远光透镜相互配合的装饰框,所述装饰框的内侧套设有光圈PCB板,所述灯壳的顶部卡合有灯罩。
优选地,所述第一远光透镜、第二远光透镜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凸台,所述装饰框的外侧设置有与安装凸台相互配合的铆针柱。
优选地,所述灯珠PCB板的顶部开设有多组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光圈PCB板的顶部四周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光圈的底部设置有与通孔相配的铆针柱。
优选地,所述灯壳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其内部的出线孔和透气螺丝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壳的外侧设置了三级散热卡槽,且将第一远光透镜与第二远光透镜的结构设计为与三级散热卡槽相互配合的结构,还有灯珠PCB板也呈三级分布,这样能使得灯珠发光时不受零部件导热系数的影响,热量能够及时传递出去,避免使热量集中在某一块区域而使散热受影响,进而不会影响灯具的功率,同时也避免死灯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远光透镜和第二远光透镜均采用昆虫腹眼阵列的布设,在设计的时候,第一远光透镜与第二远光透镜皆由多组小透镜组成,且每两个相邻小透镜块,百分之九十的光线都集中在相同区域,而剩下的百分之十的光线是不重叠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选择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颗灯珠亮(两者之间的灯珠必须也要有选择性的亮,不然光斑会出现暗区),那么这时候的光斑是最长的,同理,选择最上边和最下边的灯珠亮,光斑是最宽的,当我们把所有可布置灯珠的位置都布上灯珠,且全亮,那光斑肯定是最亮的,而通过选择灯珠PCB板放置座上的灯珠所亮的灯珠个数与排列,车灯的亮度也会跟着调节,且对光源的收集效果大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承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承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46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生儿护理头型矫正装置
- 下一篇:防夹系统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