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助剂造粒前预混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30771.3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4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段百超;徐用军;蒙冠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佳宜宏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6;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 地址: | 151400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商谷大厦***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助剂 造粒前预混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助剂造粒前预混加热装置,包括减速电机、搅拌罐、搅拌架和间歇传动装置;间歇传动装置包括间歇小齿轮和间歇大齿圈,间歇小齿轮与间歇大齿圈的扇形齿圈啮合,间歇小齿轮的传动轴与搅拌架的搅拌轴连接,搅拌架的搅拌轴底端焊接有U形搅拌框,U形搅拌框内侧焊接有搅拌杆,搅拌杆上焊接有Y形搅拌齿;间歇大齿圈的连接轴与电机轴连接;搅拌罐内设有加热筒,加热筒设有温控电加热棒,加热筒的环腔内注有导热油,搅拌罐的顶端和底端设有进液管和排液管。该预混加热装置通过间歇传动机构带动搅拌架旋转对多种助剂进行混配,在混合的过程中,通过电加热棒进行造粒前预热,进而提升反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助剂造粒前预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企业生产复合助剂的过程中,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助剂按照一定比例投到双螺杆中进行共混热反应。若原物料在双螺杆内没有进行充分的混合,降低了反应效率则会影响复合助剂成品的效果和质量;双螺杆的温度是由外而内慢慢升高,而反应物料温度低,进入双螺杆后会带走双螺杆的部分热量,也会降低反应效率。故此,设计一种能够混合预热的复合助剂造粒前预混加热装置是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混合预热的复合助剂造粒前预混加热装置。该预混加热装置通过间歇传动机构带动搅拌架旋转对多种助剂进行充分混配,提升了复合助剂成品的效果和质量,在混合的过程中,通过电加热棒进行造粒前预热,进而提升反应效率。间歇传动机构能够减少电机的负荷,进而减低了输出功率,经济适用,易于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
本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助剂造粒前预混加热装置,所述预混加热装置包括减速电机、搅拌罐、搅拌架和间歇传动装置;所述间歇传动装置包括间歇小齿轮和间歇大齿圈,间歇小齿轮为设有弧形缺口的半齿齿轮,间歇大齿圈包括扇形齿圈和间歇铁圈,间歇铁圈与扇形齿圈为一体,且间歇铁圈的直径大于扇形齿圈的外径;所述间歇小齿轮与间歇大齿圈的扇形齿圈啮合,间歇小齿轮的传动轴安装在支撑框架的轴承套座上,传动轴与搅拌架的搅拌轴连接,搅拌架位于搅拌罐内,搅拌架的搅拌轴底端焊接有U形搅拌框,U形搅拌框上焊接有肋筋,U形搅拌框内侧焊接有对称分布的搅拌杆,搅拌杆上焊接有均布的Y形搅拌齿;所述间歇大齿圈的连接轴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连接轴安装在支撑框架的轴套内,减速电机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搅拌罐内设有加热筒,加热筒设有温控电加热棒,温控电加热棒和加热筒的环腔内注有导热油,搅拌罐的顶端设有进液管,其底端设有排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缺口的弧段直径与间歇铁圈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间歇大齿圈的轴套与齿圈内壁之间设有肋板。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和排液管上安装于控制阀,进液管的数量至少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用于轴承套座安装的定位轴肩。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在电机架上,电机架焊接在支撑框架的顶梁上,支撑框架焊接在搅拌罐顶端。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能够混合预热的复合助剂造粒前预混加热装置。该预混加热装置通过间歇传动机构带动搅拌架旋转对多种助剂进行充分混配,提升了复合助剂成品的效果和质量,在混合的过程中,通过电加热棒进行造粒前预热,进而提升反应效率。间歇传动机构能够减少电机的负荷,进而减低了输出功率,经济适用,易于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间隙小齿轮与间歇大齿圈处于啮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间隙小齿轮与间歇大齿圈处于非啮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搅拌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佳宜宏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佳宜宏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307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