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梭芯绕线量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29809.5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42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轻工时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5B59/02 | 分类号: | D05B59/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亿创果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39 | 代理人: | 陈晓宇 |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梭芯绕线量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梭芯绕线量检测装置,能够在需要是对梭芯绕线量进行检测,而在不需要时移动元件位置,解除检测元件的空间占用,防止和其他自动化机构干涉。所述装置包括滑动座、探测杆和推进滑动座向梭芯靠近的推进机构,所述探测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滑动座设有检测探测杆位移的接近开关,探测杆和滑动座之间设有使探测杆末端顶压梭芯的弹性复位机构。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接触式探测方式,较为精确的检测梭芯的绕线量,实现梭芯绕线的自动化控制。只有在需要检测绕线量时才将滑动座沿导轨推进至梭芯附近。而在不需要检测绕线量时移动元件位置,解除检测元件的空间占用,防止和其他自动化机构干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设备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自动检测梭芯上缠绕缝线线量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各类常用缝纫设备在运行到底线用完时,都需要更换梭芯。以电脑绣花机为例,传统的梭芯更换方法均是采用人工拆卸梭芯,再更换已绕制缝线的梭芯。该项操作,需要在绣花机停机状态下完成,限制了生产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相继研发了各种梭芯去线或绕线设备,以代替人工更换梭壳(梭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更换梭芯过程中,需要去除梭芯上残留的余线并绕制新的缝线,因此需要能够检测梭芯上的缝线绕线量,能够在余线去除时停止去余线机构,或者在绕制足量缝线时停止绕线机构。
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梭芯上绕制缝线的厚度检测绕线量的:一种是采用接触式的检测元件低靠在梭芯的绕线槽内,检测缝线厚度,另一种是通过测距传感器非接触检测缝线厚度。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也较为明显:接触式的方案,由于梭芯本身体积较小,而检测元件占用了梭芯周围过多的空间,限制了其他机构的设计和运行空间,不适于配置在配置机械手等自动化装置的设备中。而非接触的检测方式,则不易调试,精度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梭芯自动绕线设备中绕线量检测装置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梭芯绕线量检测装置,能够在需要是对梭芯绕线量进行检测,而在不需要时移动元件位置,解除检测元件的空间占用,防止和其他自动化机构干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梭芯绕线量检测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梭芯去线或绕线设备一侧,用于检测梭芯上缝线的绕线量,包括滑动座、探测杆和推进滑动座向梭芯靠近的推进机构,所述探测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滑动座设有检测探测杆位移的接近开关,探测杆和滑动座之间设有使探测杆末端顶压梭芯的弹性复位机构。
所述探测杆和滑动座滑动连接,探测杆可以相对滑动座滑动。探测杆一端在弹性复位机构作用下顶靠在梭芯的绕线槽处。梭芯绕线过程中随着缝线缠绕量增加,缝线在梭芯的绕线槽内的厚度增加将探测杆反向推动靠近接近开关。探测杆靠近接近开关的距离触发接近开关时,即可判定梭芯绕线量达到预设值。而在检测去余线过程中的梭芯上的线量时,则时由于梭芯上线量减少无法挤压探测杆,使探测杆由弹性复位机构推动远离接近开关,从而判定梭芯余线去除完成。所述推进机构用于驱动滑动座靠近或远离梭芯,从而配合梭芯绕线设备的其他机构,只有在需要检测绕线量时才将滑动座推进至梭芯附近。而在不需要检测绕线量时移动元件位置,解除检测元件的空间占用,防止和其他自动化机构干涉。并且推进机构保证滑动座每次靠近梭芯位于相同的位置,也保证每次检测线量时,霍尔开关和梭芯的相对距离相同,从而能够通过探测杆的位置判断梭芯上的线量。
作为优选,所述接近开关包括霍尔开关和磁铁,所述霍尔开关设置在滑动座上,所述磁铁设置在探测杆上。
磁铁随探测杆移动,当磁铁移近霍尔开关时,开关检测面上的霍尔元件因产生霍尔效应而使开关内部电路状态发生变化,由此识别附近有磁铁存在,进而控制开关的通或断。霍尔开关可利用这一基于霍尔效应的原理,感应探测杆位置,在梭芯的绕线槽内的厚度增加将探测杆反向推动探测杆到预定位置时,停止梭芯绕线。由于霍尔开关的非接触感应工作原理,相比物理接触的感应开关其感应精度更高,且实用寿命更长。
作为优选,所述接近开关采用接触开关或光耦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轻工时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诸暨轻工时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298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织大圆机用的三角的限位机构
 - 下一篇:汽车零件万能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