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装式食用菌窝口菌袋接种插棒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27449.5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3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开源;赵敏;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开源 |
主分类号: | A01G18/50 | 分类号: | A01G18/50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食用菌 窝口菌袋 接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式食用菌窝口菌袋接种插棒,包括本体上部件(1)、中间透气部件(2)和本体下部件(3),本体上部件(1)包括顶台(4)和管壁A(5),管壁A(5)下端有外螺纹(6);中间透气部件(2)是采用生物膜或无纺布制成的垫圈;本体下部件(3)上端有管壁B(7),管壁B(7)上部有内螺纹(8),内螺纹(8)与外螺纹(6)配合将垫圈夹稳固定,本体下部件(3)中端周身设有蜂窝状透气孔(9),本体下部件(3)下端为插入基质的插棒底部(10)。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食用菌窝口装袋机制作的所有菌袋生产,菌袋在高压灭菌结束后,可立即排气减压、降温防止菌袋灭菌过度,可防止菌袋鼓包,可防止菌袋冷却过程中因倒吸作用引起的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袋的接种插棒,适用于窝口装袋机所制的菌袋,包括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菌袋生产。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方式正由固体菌种生产方式向液体菌种生产方式转变。在液体菌种生产方式中,常用的装袋方式是窝口装袋,这种装袋方式工序简单,接种方便,生产效率高。但窝口菌袋在高压灭菌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灭菌结束后,高温高压状态下排气,会因为菌袋内外空气压力差作用导致菌袋鼓包,二是灭菌结束后如果不及时排气,待灭菌锅自然冷却后再开锅门,时间过长,灭菌过度,会影响菌袋液体菌种接种后的活性,从而导致污染率偏高。
因此,目前食用菌生产行业中大部分窝口菌袋主要使用常压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也有部分同行使用气孔式接种插棒,但由于气孔式接种插棒的气孔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冷却过程中因倒吸作用会增加污染的几率,这种做法并不能有效解决窝口菌袋高压灭菌鼓包和灭菌过度的矛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食用菌窝口菌袋接种插棒,该插棒既能解决高压灭菌结束后及时排气,防止灭菌过度,又防止菌袋内外空气压力差作用过大使菌袋鼓包的矛盾,同时,防止菌袋冷却过程中因倒吸作用导致的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装式食用菌窝口菌袋接种插棒,包括本体上部件、中间透气部件和本体下部件,本体上部件包括顶台和管壁A,管壁A下端有外螺纹;中间透气部件是采用生物膜或无纺布制成的垫圈;本体下部件上端有管壁B,管壁B上部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将垫圈夹稳固定,本体下部件中端周身设有蜂窝状透气孔,本体下部件下端为插入基质的插棒底部。
上述的组装式食用菌窝口菌袋接种插棒,其中:所述管壁A与管壁B的内径和外径一致。
上述的组装式食用菌窝口菌袋接种插棒,其中:所述垫圈直径大于管壁内径小于管壁外径。
上述的组装式食用菌窝口菌袋接种插棒,其中:所述插棒底部无透气孔。
上述的组装式食用菌窝口菌袋接种插棒,其中:所述插棒底部设计成固体菌种专用和液体菌种专用两种。
上述的组装式食用菌窝口菌袋接种插棒,其中: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将垫圈夹稳固定用卡扣连接方式替换。
使用时,接种棒组装好之后即可用于窝口菌袋的生产,制好窝口菌袋后在菌袋窝口处插入接种插棒,然后翻框倒置,窝口朝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结束后可立即排气减压、降温,因中间透气部件连通菌袋内外的空气,不会因菌袋内外空气压力差导致菌袋鼓包,比常规接种插棒制作的菌袋可提前3h时出锅;当灭菌锅内压力降为0兆帕时,即可开锅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因中间透气部件是由生物膜、无纺布等材料制成,可防止空气中杂菌因倒吸作用而出现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1.使用本实用新型接种插棒后,所有使用窝口装袋机制作的窝口菌袋都可以使用高压灭菌方法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可立即排气,菌袋不会出现鼓包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开源,未经罗开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274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拍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豆制品生产用风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