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建筑抗震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26815.5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9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任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昂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B1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建筑 抗震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激光接收屏,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整箱,所述调整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转动连接有铰链,所述铰链铰接有测距板,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衔接板,衔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共设置有四个,且第一固定块均设置在底板四角处,通过设置弹簧、连接块和第三连接杆,振动电机在振动时会将自身的振动传递给振动电机外侧的连接块,连接块与振动电机发生共振,由于连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会减缓来自连接块的振动,使振动不会传递到底板和顶盖上,底板与顶盖不会与振动电机发生共振,减小了振动电机产生的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抗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建筑抗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建筑减震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弹塑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但是现有抗震检测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有抗震检测装置多数是人工检测,使用刚架梁截面尺寸与原设计图刚架梁进行对比,这种检测方法的检测不够全面,有小概率产生误差。
二、此外现有抗震检测装置振动电机工作时噪音较大,电机通过与地面共振产生噪音巨大,影响周围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抗震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抗震检测装置多数是人工检测,使用刚架梁截面尺寸与原设计图刚架梁进行对比,这种检测方法的检测不够全面,有小概率产生误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抗震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激光接收屏,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整箱,所述调整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转动连接有铰链,所述铰链铰接有测距板,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衔接板,衔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共设置有四个,且第一固定块均设置在底板四角处,每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侧板开设有孔洞,所述侧板贯穿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紧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整箱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调整箱滑动连接有第四连接杆,且第四连接杆共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第四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激光仪,每个所述第四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激光仪一侧设置有激光发射管,所述调整箱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激光接收屏中设置有激光接收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测距板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均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光学测距仪,所述光学测距仪一侧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共设置有两个,所述顶盖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共设置有两个,四个所述连接块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四个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四个所述连接块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振动电机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均套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共设置有六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紧板一侧固定在测量墙壁上,墙壁上设置有激光接收屏,所述激光接收屏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昂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昂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268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生物除臭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低压开关柜内防凝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