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菌类接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25734.3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7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茜;吴建忠;姜树坤;张丽艳;王立志;杨贤莉;李明贤;李忠杰;迟立勇;李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 |
代理公司: | 六安市新图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9 | 代理人: | 陈斌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类 接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真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类接种装置,包括接种架、菌液箱、软管、接种管和滚轮,所述接种架的底部焊接有支撑腿,两个所述接种架之间焊接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菌液箱,所述菌液箱的顶部设置有注液管;所述菌液箱的一端连接有出液管,且出液管通过连接头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在接种管上;所述接种管插接在管套中,且管套的一端焊接在连板上,所述连板的上方通过轴承的配合设置了螺纹杆。本实用新型,螺纹杆沿安装板上螺纹孔做螺旋转动,推动连板向下移动,并在管套的连接作用下,带动接种管向下移动,使得接种管靠近需要菌类接种的水稻,保证接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真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类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为细菌性侵染病害,病原细菌是通过水稻的伤口入侵,为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在科研工作中,为了研究清楚其致病机理,筛选水稻的抗性品种及不同菌株的毒力强弱等,需要进行特定的接种实验。
现在,公知的水稻白叶病接种方法以剪叶法接种最为有效,其操作方法是:采用医用手术剪刀沾试管中已培养好的菌液后剪去水稻叶尖1-3cm,使菌液在剪截瞬间流向水稻伤口处。此过程需一手握菌液试管,另一只手进行蘸取菌液和剪叶操作,在接种量较多时,按种人员由于双手都被占用,影响实验效率,费工费时,其次由于蘸取菌液过程中,菌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易造成杂菌污染,给实验结果带来很大的风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菌类接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菌类接种装置,包括接种架、菌液箱、软管、接种管和滚轮,所述接种架的底部焊接有支撑腿,两个所述接种架之间焊接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菌液箱,所述菌液箱的顶部设置有注液管;
所述菌液箱的一端连接有出液管,且出液管通过连接头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头连接在接种管上;
所述接种管插接在管套中,且管套的一端焊接在连板上,所述连板的上方通过轴承的配合设置了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和所述接种架的底部均设置有滚轮。
优选的,两个所述接种架之间螺栓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开设有螺纹孔,并螺旋转动配合有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底部焊接在轴承的内圈中,且轴承的外圈焊接在所述连板上。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之间设置有泵体。
优选的,所述软管选择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推动接种装置进行位置的移动,使接种装置便捷的在实验室内移动,对不同位置处的实验水稻进行菌类接种操作。
2、本实用新型,螺纹杆沿安装板上螺纹孔做螺旋转动,推动连板向下移动,并在管套的连接作用下,带动接种管向下移动,使得接种管靠近需要菌类接种的水稻,保证接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菌类接种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菌类接种装置的菌液箱和接种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菌类接种装置的安装板和接种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种架、2固定板、3菌液箱、4注液管、5泵体、6出液管、7螺纹杆、8软管、9接种管、10管套、11连板、12轴承、13安装板、14支撑腿、15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257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兽医用喷雾式给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矿用隔爆型整流器用高效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