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晶炉加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23471.2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88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彬国;黄旭光;王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30B15/14 | 分类号: | C30B15/14;C30B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张一帆 |
| 地址: | 0555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晶炉 加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晶炉加热器,包括:主体,为由多个加热体环设而成的筒状结构,其中,所述加热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和/或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具有向所述主体内部延伸的第一凸出量,所述第二凸出部具有向所述主体外部延伸的第二凸出量;以及至少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方以支撑所述主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晶炉加热器,减缓了加热器主体的老化速度,延长了稳定发热时间和使用寿命,增加了晶体成晶率和单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晶炉加热器。
背景技术
在光伏技术领域中,拉制单晶硅棒主要采用切克劳斯基(Czochralski)法来制备,该方法也称CZ法或直拉单晶法。直拉单晶法是把原料硅块放入坩埚中,在真空条件及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热器发光发热使硅块在单晶炉内受热熔化,再将晶种浸入溶液中,在合适的温度下,溶液中的硅原子会按照晶种的硅原子排列结构在固液界面形成结晶,成为单晶体,将晶种旋转提升,硅溶液周而复始形成结晶成为单晶硅棒。
在现有技术中,加热器主体通常为圆筒型,加热器主体的纵向截面为长方形。加热器主体发热时的温度分布为中间高两端低,即中间部分温度高,上部和下部温度相对中间部分较低。然而,加热器主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会产生耗损而变薄,且温度越高的部分耗损越严重,这样就造成加热器主体的中间部分(高温区域)明显变薄。随着中间部分变薄,促使中间部分的温度变得更高,加快了加热器主体的耗损,最终加热器无法正常使用。
随着加热器耗损的加剧,致使加热器无法长时间提供稳定的热源,对晶体生长工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整体成晶率和单产,增加了生产成本。除此之外,随着大热场的不断研发和缩短加热器的不断推广,加热器主体可耗损量不断下降,造成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不断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单晶炉加热器,减缓了加热器主体的老化速度,延长了稳定发热时间和使用寿命,增加了晶体成晶率和单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晶炉加热器,包括:主体,为由多个加热体环设而成的筒状结构,其中,所述加热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和/或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具有向所述主体内部延伸的第一凸出量,所述第二凸出部具有向所述主体外部延伸的第二凸出量;以及至少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下方以支撑所述主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量大于所述第二凸出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量与所述第二凸出量的比例为2: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量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出量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部的截面形状为弓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出部的截面形状为弓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具有向所述主体内部延伸的延伸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为L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晶炉加热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未经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23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