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支架用的侧装扣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19380.1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8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固承支吊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00 | 分类号: | F16B1/00;F16B5/02;E04B1/24;E04B1/5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柳强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支架 扣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震支架用的侧装扣件,包括侧装扣件,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中间支撑板的内部形成有C型钢槽,C型钢槽的内部设置有C型钢,侧装扣件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内部形成有连接板槽,连接板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第一装配孔上设置有第一磁圈垫,第一磁圈垫的上表面粗糙。本实用新型侧装扣件两端的连接板内部的防滑纹,可以提高连接杆的稳定性和侧装扣件的使用寿命,凸起的磁性垫圈可以快速的对螺栓进行定位,提高安装的效率,磁圈垫表面粗糙可以提升螺栓与侧装扣件之间的摩擦,提升侧装扣件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装扣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震支架用的侧装扣件,属于抗震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机电工程中,抗震支吊架已开始强制使用,但是很多工程朋友对此还比较陌生,因为一直以来建筑在设计中基本不考虑机电的抗震,抗震支吊架也从没用过,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建筑机电行业在抗震领域有了国家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抗震支架的设置和设计;
常规抗震支架上用的侧装扣件由于结构过于简单,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形,在连接其他连杆的时候没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导致连杆会发生倾斜,将低减震效果的同时也会降低抗震支架的寿命,且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安装螺丝,所以常常需要不断地调整螺丝的位置,因此会严重降低安装的效率;
因此,亟需对抗震支架上的侧装扣件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支架用的侧装扣件,侧装扣件两端的连接板内部的防滑纹,可以提高连接杆的稳定性和侧装扣件的使用寿命,凸起的磁性垫圈可以快速的对螺栓进行定位,提高安装的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抗震支架用的侧装扣件,包括侧装扣件,所述侧装扣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中间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和所述中间支撑板的内部形成有C型钢槽,所述C型钢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C型钢,所述C型钢的两侧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装配孔,所述侧装扣件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第一装配孔并与所述第二装配孔固定连接;
所述侧装扣件的两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形成有连接板槽,所述连接板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
所述第一装配孔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磁圈垫,所述第一磁圈垫的上表面粗糙。
优选的,所述侧装扣件与所述连接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所述侧装扣件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开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第三装配孔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磁圈垫。
优选的,所述第二磁圈垫的内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二螺栓贯穿所述第三装配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圈垫分别凸出于所述上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和所述中间支撑板,所述第二磁圈垫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侧装扣件的两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内部形成有连接板槽,连接板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防止连接杆歪斜造成连接杆与侧装扣件之间卡死,造成拆装困难,不便于后期的维修与更换,同时两个连接板也有助于提升连接杆的稳定性;
2、磁圈垫凸出于支撑板,可以对螺栓进行一定的吸附作用,防止螺栓丢失,同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方便快捷安装,提升安装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固承支吊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固承支吊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19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质检用电子天平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双摄像头3D视觉成像的透明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