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训练梁存在信号触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05769.0 | 申请日: | 202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8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牛宸䶮;邓国鹏;孙羽来;吕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1A31/00 | 分类号: | F41A31/00;F42B35/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训练 存在 信号 触发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训练梁存在信号触发器。该触发器包括摇臂、齿轮、齿条、支撑柱和箱体。使用时,将该触发器放置在弹簧片与触点之间的位置,使其稳定地坐落在弹簧片上表面;旋转摇臂使支撑柱上升至一定高度后顶到训练梁上的触点,触发存在信号。本实用新型有效缩短了武器系统的炸弹调试周期,将原来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准备工作,仅仅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并且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物力,避免了调试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保障了产品质量和飞机生产任务节点;同时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优化了测试工艺过程,为科研生产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武器系统中炸弹地面调试时使用的信号触发器,其安装在训练梁上,实现替代实弹来触发相应的弹位存在信号。
背景技术
训练弹是常规炸弹中的一种,正常情况下需将其挂装在训练梁下,进行投放使用,不过在地面调试时既要检查投放功能又不能真的进行投放,因此只能用导弹模拟器来模拟弹的通讯,但是弹位存在信号是依靠训练梁上的弹位触点实现的。实弹安装时依靠实弹挤压弹簧片,将弹簧片挤压到底部后触发触点,并且锁住实弹;投放时锁松开,实弹掉落,弹簧片不再受到挤压也就不再触发触点,弹位消失。
然而进行地面调试时如果使用实弹存在安全风险,使用仿真弹不但重量十分重安装不便,而且投放时锁松开,仿真弹掉落同样也需要进行安全防护,造成地面调试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影响调试周期和质量。由于测试过程中只需要判别触点的触发和释放,因此完全没必要依靠弹簧片去挤压触点,但是如果仅仅依靠人手去按压触点,方式过于原始,不但消耗额外的人力,而且测试周期较长,人手长时间按压过程中稍有松动就会造成测试失败,影响最终结果,导致调试工作需要重新进行。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训练梁存在信号触发器来触发触点,既节约人力和周期,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又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测试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根据训练梁的外形特点以及触点的位置,提供了一种专用的训练梁存在信号触发器,其小巧轻便、利于携带,同时使用方便快捷,将原来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准备工作,几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训练梁存在信号触发器,包括摇臂1、齿轮2、齿条3、支撑柱4和箱体5。
所述的箱体5整体呈U字型,其正面中间部位设有U型凹槽,长宽高为140mm×90mm×42mm。所述的摇臂1为手持转动的部件,呈Z字型;摇臂1一端由箱体5侧面的中后部横向贯穿进入箱体5内部、并与箱体5内壁连接。所述的齿轮2共两个,以箱体5中轴线对称固定在箱体5内部的摇臂1上,齿轮2距箱体5中轴线33mm,摇臂1转动时带动两齿轮2同步转动。所述的齿条3共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齿轮2前侧,齿条3的高度为24mm,齿轮2转动时带动齿条3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柱4为圆柱形,两个支撑柱4分别竖直固定在两齿条3上部,支撑柱4的高度为40mm,支撑柱4上端可伸出箱体5上表面,齿条3上下移动时带动支撑柱4同步升降。
由于训练梁下方为悬空状态,因此箱体5需要放置在弹簧片与触点之间的位置,使其坐落在弹簧片上作为下支撑;箱体5中间的U型凹槽部分与弹簧片中间的支撑杆配合,箱体5体积小巧,左右结构对称,箱体5下表面略大于弹簧片上表面。箱体5的前部增加一定配重,用于平衡摇臂1、齿轮2和齿条3的重量,保证安放稳定。
所述的触发器使用前,首先顺时针转动摇臂1,将支撑柱4下降至底部,接着将该触发器放置在弹簧片与触点之间的位置,稳定地坐落在弹簧片上表面上,使弹簧片中间部位的支撑杆正好处于箱体5中间部位的U型凹槽处;稳定好后,在需要触发训练梁上的存在信号时,逆时针旋转摇臂1,使支撑柱4上升,当支撑柱4达到一定高度后顶到训练梁上的触点,触发存在信号,此时锁住摇臂1即完成工作。待机上调试工作基本完成后需要释放存在信号时,则松开摇臂1顺时针转动,使支撑柱4降低,如果不再需要测试则取下该触发器进行妥善收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057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