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密橡塑的高效率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05221.6 | 申请日: | 202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0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方正保;程必昌;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正杰模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58 |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刘跃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高效率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密橡塑的高效率模具,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左侧分别卡接有垫板一和垫板二,所述垫板一位于垫板二的下方,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表面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箱体内壁的左侧位于垫板一和垫板二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滑杆和推杆,所述箱体的内部通过轴杆固定连接有传送台,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模具本体。该精密橡塑的高效率模具,通过传动装置的设置,使得添加的固体物料在传送台面上通过传动装置自动将该物料送入模腔内部固定,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注塑的过程,使得这一过程避免了人工参与,减少了对人体的损害,并且这一过程提高了模具注塑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密橡塑的高效率模具。
背景技术
橡塑模具主要用于需要强化成型压力或传递成型压力的工艺环境,在真空袋很难进入复杂模腔的凹进区时,橡塑模具就非常有用,例如,在加筋板上的垂直零件成型时,橡塑模具的膨胀使制件中垂直零件的侧面受到工艺压力,橡塑模具的应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固定体积和可变体积。
现在市场上的塑料制品表面添加有五颜六色的固定物料,但现有的橡塑模具在注塑过程中,只能够依靠人工将该固体物料放置在模腔内部固定,然后再进行注塑,使得该过程变得复杂且繁琐,耗费时间,并且人工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精密橡塑的高效率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橡塑的高效率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密橡塑的高效率模具,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左侧分别卡接有垫板一和垫板二,所述垫板一位于垫板二的下方,所述垫板一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垫板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表面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箱体内壁的左侧位于垫板一和垫板二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滑杆和推杆,所述箱体的内部通过轴杆固定连接有传送台,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模具本体。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的表面分别啮合有齿轮一和齿轮二,所述齿轮一位于齿轮二的上方,所述齿轮一的轴心处通过轴承杆一与第一锥齿轮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齿轮二的轴心处通过轴承杆二与转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齿轮二的左侧开设有圆孔。
优选的,所述轴承杆一与轴承杆二的左端均与箱体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通过轴杆与传送台的前部转动连接,所述半齿轮的轴心处与电机的输出端卡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焊接有圆柱杆,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卡接有限位块,所述伸缩杆的右端与圆孔的内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左端与固定块的左侧焊接固定,所述弹簧的右侧与限位块的左侧焊接固定,所述圆柱杆的左端与箱体内壁的左侧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滑杆和推杆的数量均有两个,且两个滑杆和推杆均以模具本体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精密橡塑的高效率模具,通过传动装置的设置,使得添加的固体物料在传送台面上通过传动装置自动将该物料送入模腔内部固定,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注塑的过程,使得这一过程避免了人工参与,减少了对人体的损害,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并且这一过程提高了模具注塑的效率。
2.该精密橡塑的高效率模具,通过锁定装置的配合使用,使得转杆转动吸盘将固体物料送入模腔后在转出停在半空时,能够稳固住转杆,使得转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避免转杆掉入模腔中致使模具损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正杰模塑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正杰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05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