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01989.6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0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范改萍;乔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A61B90/14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代述波 |
地址: | 030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部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颈部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材领域。一种颈部固定装置,其包括支撑组件、调节组件和连接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调节杆设置于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用于调节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连接组件设置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两端,使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对应的两端连接。该颈部固定装置能够保持头部水平固定、颈部在竖直方向平直,防止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头部不自主地活动而造成游离皮瓣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皮瓣坏死等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颈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颌面手术可导致组织的大量缺损,并继发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有可能带来流口水、吞咽困难、发音障碍及相貌改变等问题,被称为“最可怕”的肿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游离皮瓣移植术是依据组织缺损情况制取软组织皮岛,或含骨组织的复合组织瓣,可修复创面,恢复受区外形和功能,填充死腔。从起初的创面覆盖到后来外形美观,现在更要充分考虑到功能重建。术后常见的“灾难性”并发症是血管危象,发生时间在72小时以内的为64%,72小时以上的为36%,但72小时以上抢救成功率仅为0.9%。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72小时以内给予体位专用垫固定头位以达到头部制动。72小时以上抬高床头,患者头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要时刻做到头位固定、颈部在竖直方向平直,特别是在睡眠期间较易导致皮瓣微循环障碍。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使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保持头部水平固定、颈部在竖直方向平直的颈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部固定装置,其能够保持头部水平固定、颈部在竖直方向平直,防止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头部不自主地活动而造成游离皮瓣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皮瓣坏死等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颈部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调节组件和连接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调节杆设置于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用于调节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连接组件设置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两端,使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对应的两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都为弧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都为柔性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分别连接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组件包括两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板分别设置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扣,连接扣设置于两块连接板之间,并与两块连接板连接,用于同步调节上支撑机架与下支撑架的弧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一端与第二杆一端铰链连接,第一杆的自由端与上支撑架连接,第二杆的自由端与下支撑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杆与第二杆的铰支点处套设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第二杆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上支撑架上表面设置有上缓冲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下支撑架下表面设置有下缓冲垫。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未经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01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重开锁的防盗标签
- 下一篇:一种半挂车备胎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