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合金成分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97646.7 | 申请日: | 2020-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4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识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G01N21/64;G01N2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泽中 |
| 地址: | 200124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成分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成分检测系统。一种合金成分检测系统,它包括:加工单元、视觉检测单元以及成分检测单元;加工单元用于对样品进行铣削加工;视觉检测单元用于对样品的检测面进行检测,判断该检测面上是否具备合格检测点;成分检测单元用于具备合格检测点的样品进行成分检测。本实用新型中的加工单元对样品表面进行铣削去除不平整表面层,视觉检测单元再进一步对样品进行筛选,保证了最终成分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成分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冶金生产过程中,炉前取样以进行成分检测,是对金属液中合金化学成分是否达到配比的依据,也是长期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和主要手段。
现有取样方法为将金属液从熔化炉总舀出后灌浇到成型模具内,待金属液冷却到固态状后,将成型模具内的样品取出,并放到水中进行冷却;成型模具内的样品冷却到常温后,将样品拿到检测机中检测成分及其配比。
高温金属液盛在成型模具内,曝露在空气中成型,其表面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等产生了化学反应,故冷却后检测前,需将样品某个有利于检测的面,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将表面层去除,但由于舀取金属液量的多少、灌浇时间的长短的影响,加工后的表面偶尔会残留一些小面积的反应面,还会有一些残渣毛刺等,样品放到检测机中检测时,容易将这些反应面或残渣毛刺等对到检测点上,这样检测结果与样品实际严重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金成分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合金成分检测系统,它包括:加工单元、视觉检测单元以及成分检测单元。
加工单元用于对样品进行铣削加工。高温金属液在成型模具中冷却的过程中,样品的外表面易变质,同时受舀取金属液量的多少、灌浇时间的长短的影响,待检测样品的顶部会出现不平整现象,大多呈现中间圆凹坑的状态。为避免在成分析检测时表面变质及不平整所带来的影响,在检测前需要对待检测样品的顶部进行铣削,加工出未变质的面作为检测面。
待检测样品铣后的面可能还会残留有一些与空气反应的面,也可能有一些较粗糙的加工面,这些也会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因此,本方案中进一步设置了视觉检测单元用于对样品的检测面进行检测,判断该检测面上是否具备合格检测点。
具体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为:
A.检测面的中心处是否存在无缺陷且直径符合设定值的完整圆面,如有则标记为荧光机检测点,进入步骤B;若无则不符合检测标准。
B.去除荧光机检测点的检测面剩余面积内是否存在缺陷,如无则执行步骤D;如有,则确定缺陷位置及大小后执行步骤C。
C.在检测面上去除缺陷及荧光机检测点的剩余面积内是否能选取1个以上直径符合设定的圆,若能则执行步骤D;若无则不符合检测标准。
D.在检测面上去除缺陷及荧光机检测点的剩余面积内,选取多个直径符合设定值的完整圆面,标记为光谱仪检测点。
最终,由成分检测单元用于具备合格检测点的样品进行成分检测。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检测系统还包括:转移机械手;转移机械手用于对样品进行夹取,并将样品在加工单元、视觉检测单元、成分检测单元之间进行转移。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检测系统还包括:激光打标机;激光打标机用于对成分检测单元检测完成后的样品进行标码。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检测系统还包括:归档盒;归档盒用于对经视觉检测单元检测后不具备合格检测点的样品、经激光打标机标码后的样品进行分类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识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识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7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相色谱仪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稳定性强的楼梯防护网墙面固定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