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OTA远近场测试用暗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94959.7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7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袁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麦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5 | 分类号: | H04B17/15;H04B17/29;B60B3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ta 远近 测试 暗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OTA远近场测试用暗室结构,包括矩形箱体、第一连接门、第二连接门、拉环、合页、第一固定螺丝、吸波板、连接盘、第二固定螺丝、减震柱、连接柱、滚轮支架、滚轮和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门、第二连接门通过合页与矩形箱体呈转动式连接,便于连接门的开合,矩形箱体通过滚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便于矩形箱体的移动,滚轮支架与连接柱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且滚轮支架通过转轴在水平方向上与连接柱呈万向转动连接,便于矩形箱体在移动时的转向,减震柱通过减震弹簧与连接柱呈弹性连接,保证在矩形箱体进行移动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减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暗室结构,具体为一种OTA远近场测试用暗室结构,属于暗室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CTIA制定了OTA的相关标准,OTA测试着重进行整机辐射性能方面的测试,并逐渐成为手机厂商重视和认可的测试项目,当前在手机射频性能测试中越来越关注整机辐射性能的测试,这种辐射性能反映了手机的最终发射和接收性能,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对手机的辐射性能进行考察:一种是从天线的辐射性能进行判定,是目前较为传统的天线测试方法,称为无源测试;另一种是在特定微波暗室内,测试手机的辐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称为有源测试。
因此,则需要一种OTA远近场测试用暗室结构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暗室结构,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测试用暗室大多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导致其无法进行整体移动,其二、现有的测试用暗室的连接滚轮之间没有设置减震弹簧,导致该测试用暗室在移动时无法进行减震,其三、现有的测试用暗室的底部滚轮无法进行万向转动,导致在移动时不便于进行转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OTA远近场测试用暗室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OTA远近场测试用暗室结构,包括矩形箱体、第一连接门、第二连接门、拉环、合页、第一固定螺丝、吸波板、连接盘、第二固定螺丝、减震柱、连接柱、滚轮支架、滚轮和减震弹簧;所述矩形箱体构成该测试用暗室结构的主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门通过合页连接在矩形箱体前端左侧,所述第二连接门通过合页连接在矩形箱体前端右侧,所述拉环分别竖直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门、第二连接门前表面,所述第一固定螺丝旋拧锁定在合页四角处,所述吸波板贴附固定在矩形箱体内部空腔侧壁上,所述连接盘通过第二固定螺丝固定在矩形箱体的底部四角处,所述减震柱的顶端固定在连接盘的底部中心处,其底端连接在连接柱的内部空腔中,所述连接柱连接在减震柱的底部,所述滚轮支架固定在连接柱的底部,所述滚轮卡接在滚轮支架之间空隙处,所述减震弹簧位于连接柱内部空腔中,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柱的底部,和减震柱的底部焊接固定。
优选的,为了便于连接门的开合,所述第一连接门、第二连接门通过合页与矩形箱体呈转动式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矩形箱体的移动,所述矩形箱体通过滚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矩形箱体在移动时的转向,所述滚轮支架与连接柱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且滚轮支架通过转轴在水平方向上与连接柱呈万向转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保证在矩形箱体进行移动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减震,所述减震柱通过减震弹簧与连接柱呈弹性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减震柱与矩形箱体的安装与拆卸,所述连接盘通过第二固定螺丝与矩形箱体呈可拆卸式旋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暗室结构设计合理,第一连接门、第二连接门通过合页与矩形箱体呈转动式连接,便于连接门的开合,矩形箱体通过滚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便于矩形箱体的移动,滚轮支架与连接柱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且滚轮支架通过转轴在水平方向上与连接柱呈万向转动连接,便于矩形箱体在移动时的转向,减震柱通过减震弹簧与连接柱呈弹性连接,保证在矩形箱体进行移动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减震,连接盘通过第二固定螺丝与矩形箱体呈可拆卸式旋拧连接,便于减震柱与矩形箱体的安装与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麦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麦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49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多指多自由度微夹持器
- 下一篇:排开的水量实验用数显测量演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