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器防脱落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92710.2 | 申请日: | 2020-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74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苏宁;金慧玉;赵辉;董新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马龙 |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脱落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输液器防脱落固定装置,包括顶板,顶板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挂环,顶板顶部开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两侧均开有腔室,腔室内设有输液瓶固定组件,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上开有放置槽,放置槽底部中心处开有第二通孔,底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组固定板之间设有输液器固定组件;通过转动双向丝杆可对两组限位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限位板对瓶塞穿刺器上的凸起片进行限位,能够防止输液器发生脱落,可根据输液瓶的长度大小,通过对伸缩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对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楔形块对输液瓶进行夹持固定,对输液瓶的固定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技术领域,具体为输液器防脱落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瓶塞穿刺器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
目前输液器在使用时时,都是将瓶塞穿刺器直接插入输液瓶口的橡胶塞内,从而进入输液瓶内,在输液的过程中,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输液器可能会与输液瓶发生脱离,瓶塞穿刺器与空气相接触会发生污染,还需要重新更换瓶塞穿刺器,操作起来较为麻烦,同时会增加病人的痛楚,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输液器防脱落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输液器防脱落固定装置,通过转动双向丝杆可对两组限位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限位板对瓶塞穿刺器上的凸起片进行限位,能够防止输液器发生脱落,同时可根据输液瓶的长度大小,通过对伸缩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对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便于放置不同大小的输液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楔形块对输液瓶进行夹持固定,对输液瓶的固定效果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输液器防脱落固定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挂环,所述顶板顶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两侧均开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输液瓶固定组件,所述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底部中心处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轴心线与第一通孔轴心线相重合,所述底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组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输液器固定组件。
优选的,所述输液瓶固定组件包括两组弹簧,两组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组腔室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抵接有楔形块,两组所述楔形块关于第一通孔对称分布,两组所述楔形块上均开有弧形缺口。
优选的,所述输液器固定组件包括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与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两侧均螺接有滑板,两组所述滑板关于第二通孔对称分布,所述滑板顶部与底板底部滑动接触,两组所述滑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组所述限位板上均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半圆状。
优选的,两组所述滑板之间有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穿过右侧固定板,所述双向丝杆右端套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外杆,所述外杆与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杆内插接有内杆,所述内杆顶端与顶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杆上开有多组卡槽,所述外杆上有卡销穿过,所述卡销与卡槽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新颖,通过转动双向丝杆可对两组限位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限位板对瓶塞穿刺器上的凸起片进行限位,能够防止输液器发生脱落,同时可根据输液瓶的长度大小,通过对伸缩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对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便于放置不同大小的输液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楔形块对输液瓶进行夹持固定,对输液瓶的固定效果好,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2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火贴片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聚四氟乙烯液态氢储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