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骑竹马灸法的竹马用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91540.6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9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万思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思强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陈志辉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马 灸法 用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骑竹马灸法的竹马用具,属于理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支撑机构、把持机构和骑坐件,支撑机构设有并排的两个,每个支撑机构均包括有支撑件和两条支腿,两条支腿固定支撑设置在支撑件的底部,支撑件的上端面开设有限位槽;把持机构与任一支撑机构固定连接,把持机构包括有把持件和安装件,把持件通过安装件与支撑件的侧部固定连接;骑坐件与限位槽的形状相匹配,骑坐件的两端分别搭靠在两个限位槽内。该种骑竹马灸法的竹马用具在使用时,无需多人辅助操作,患者可自行操作,平稳性好,操作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骑竹马灸法的竹马用具。
背景技术
骑竹马灸法,最早见于宋代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闻人耆年编《备急灸法》时附收此法,在外科痈疽急症中的运用,素为历代艾灸医生所重视,并有较好疗效。
书中记载方法为:“用竹杠一条, 两桌子前后阁起, 以毡褥被帛等藉定令稳, 令病患脱去衬衣, 解开衬裤带, 骑定竹杠, 用身壁直靠尾闾骨, 坐于竹杠上, 两足悬虚,俱不要着地, 悬身正直, 要两人左右扶定, 勿斜侧僵曲,要以尾闾骨正贴在竹杠上, 却就竹杠上。”
在中医实践中,医生在对患者实施骑竹马灸法时,需要多人帮助将患者扶持住,使患者骑在竹竿上,脚不能沾地,并需要确保患者的尾闾骨正贴在竹竿上,再对患者进行艾灸,这样的方法需要多人辅助,患者很难自行平衡,操作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骑竹马灸法的竹马用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骑竹马灸法的竹马用具,包括支撑机构、把持机构和骑坐件,所述支撑机构设有并排的两个,每个所述支撑机构均包括有支撑件和两条支腿,两条所述支腿固定支撑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底部,所述支撑件的上端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把持机构与任一所述支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把持机构包括有把持件和安装件,所述把持件通过所述安装件与所述支撑件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骑坐件与所述限位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骑坐件的两端分别搭靠在两个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机构的两条所述支腿均呈八字型设置,两条所述支腿与所述支撑件的整体结构呈等腰梯形;每个所述支撑机构的两条所述支腿之间均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以及所述支撑件相互平行,所述支撑机构整体呈梯子状。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支撑机构的所述支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把持件与所述安装件呈T字型固定连接,所述安装件远离所述把持件的一端同时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一加强件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把持件、所述安装件、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一加强件整体构成王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把持件的两端呈对称的圆弧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骑坐件呈柱状,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形状对应的呈弧面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开设深度为1cm-3cm。
进一步的,所述骑坐件的设置高度为1m-1.2m。
进一步的,所述骑坐件的外径为7cm-15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骑竹马灸法的竹马用具在使用时,患者骑跨在骑坐件上之后,脚悬空,可通过把持机构进行扶持,以维持其平衡,期间无需多人辅助操作,患者可自行操作,平稳性好,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思强,未经万思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1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抗变形的铝合金型材
- 下一篇:一种可烧多种燃料的自循环空调式热风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