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EC电机控制盒的高密封性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88351.3 | 申请日: | 2020-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1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苗森;倪炯利;王亮;章泽军;许锴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H05K5/06;H05K5/03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 地址: | 312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ec 电机 控制 密封性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EC电机控制盒的高密封性结构,涉及电机领域。传统的EC电机控制盒是几股引线线合并一起通过出线胶嘴引出,然后打上扎带紧固。由于引线之间有间隙,控制器在户外环境容易进入潮气、灰尘和水,造成内部控制板电子器件寿命降低或损坏,使控制器可靠性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包括控制盒壳体、控制盒盖、密封垫和密封线夹,密封线夹与控制盒壳体上的出线槽口紧配,密封垫从上面压紧控制盒壳体和密封线夹,密封线夹上设有若干排线缆引出孔,每根引出线从线缆引出孔一一对应穿出,每根引出线与密封线夹之间均为紧配。密封性能大大提升,实现对控制盒内部空间的有效隔绝,防止灰尘、水和有害气体进入控制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EC电机控制盒的高密封性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安装在室外的EC电机控制盒,由于控制功能多,引出线数量较多,传统的密封方法是几股线合并一起通过出线胶嘴引出,然后打上扎带紧固。由于引线之间有间隙,控制器在户外环境容易进入潮气、灰尘和水,在恶劣环境中容易进入有害气体,造成内部控制板电子器件寿命降低或损坏,使控制器可靠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应用于EC电机控制盒的高密封性结构,以提升密封性能,阻止外部水或灰尘进入控制盒为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EC电机控制盒的高密封性结构,所述的控制盒包括控制盒壳体和控制盒盖,所述的控制盒壳体和控制盒盖之间设有密封垫,控制盒壳体、密封垫和控制盒盖通过紧固件紧固,所述的控制盒内引出有多根引出线,所述的控制盒壳体的上部设有内外贯穿的出线槽口,所述的出线槽口嵌有密封线夹,出线槽口的上端开口,使密封线夹的上端与密封垫相贴,密封线夹上设有若干排线缆引出孔,每根引出线从线缆引出孔一一对应穿出,每根引出线与密封线夹之间均为紧配,所述的密封线夹与出线槽口和上方的密封垫之间为紧配。该结构通过每根引出线与每个线缆引出孔的紧配和密封线夹与出线槽口之间的紧配,密封性能大大提升,避免了传统控制盒在线缆引出部位存在的间隙,实现对控制盒内部空间的有效隔绝,有效防止灰尘、水和有害气体进入控制盒,提高了内部控制板电子器件寿命。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密封线夹采用弹性绝缘材料。通过采用弹性绝缘材料,可方便实现与其他零件之间的紧配相贴,有效提升密封性能,相比于其他无弹性材料,工艺更加简单,特别针对批量较小的生产,制造方式更加灵活。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密封线夹包括多个独立的密封线夹层,线缆引出孔位于密封线夹层的相邻位置,并且分层位置按线缆引出孔的直径位置分割,使每个线缆引出孔各一半位于相邻密封线夹层上。便于引出线的放置与装配。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线缆引出孔的直径比引出线直径小0.1-0.2mm。可有效实现过盈紧配。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密封线夹的左右两侧及下端设有嵌配槽,所述的控制盒壳体位于出线槽口周围的部分嵌于密封线夹的嵌配槽中。有效实现密封线夹的定位安装。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控制盒盖的下端面设有定位止口,所述的密封线夹的上端内侧设有与定位止口相配的定位卡槽,所述的密封垫的下端面与定位卡槽外侧的密封线夹端面相贴压紧。实现密封线夹在顶部的相配定位和密封。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密封线夹与嵌配槽左侧槽底和右侧槽底之间均过盈配合,所述的密封线夹在竖向与密封垫过盈配合,所述的密封线夹在竖向与嵌配槽的下端槽底过盈配合。有效实现密封线夹与出线槽口的整体过盈紧配,通过整体过盈紧配,实现相配部位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嵌配槽的槽宽小于控制盒壳体位于出线槽口周围的部分的壁厚。实现嵌配槽侧壁与控制盒壳体的紧配,密封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88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