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鼻胆管引流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84303.7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0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岳姝;范萍;王非凡;王青丽;贾恩皓;贾恩泽;邓芳芳;刘晓轶;郭华丽;李晶晶;胡宗益;廖甜甜;郭丽娟;秦芳;张琼燕;刘玲;黄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9/10 | 分类号: | A61M39/1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末黎 |
地址: | 44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胆管 引流 接管 | ||
一种一次性鼻胆管引流连接管,包括引流管体,引流管体一端通过第一接头与负压盒进液口连接,引流管体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头与鼻胆管连接;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内管,第一内管前部设有锥形端口,第一内管外侧周向设有多个弹性卡片,锥形端口与弹性卡片之间形成卡槽,负压盒进液口插入到卡槽内并与锥形端口摩擦锁紧;弹性卡片外侧套有第一外套,第一外套对弹性卡片前端端口限位;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内管、第二外套;其中第二内管外侧周向设有多个锥形卡片,锥形卡片与第二外套的锥形孔相匹配;第二外套远离锥形孔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鼻胆管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鼻胆管引流连接管,可避免胆汁液溢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胃管领域,尤其是一种一次性鼻胆管引流连接管。
背景技术
ERCP是治疗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在治疗之后,医生往往会给患者放置一个鼻胆引流管,鼻胆引流管相当于把一根塑料管的一端放在胆管内,另一端经过十二指肠、胃、口腔、鼻孔引流到体外,主要的目的是引流胆汁。因为在胆道内进行完手术之后,胆管下端包括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有可能会发生水肿,水肿会导致胆汁引流不畅,一旦胆汁引流不畅就会发生急性胆管炎。放鼻胆管的目的是在手术以后短暂的时间之内,手术伤口附近有水肿的时候,保证胆汁能流出,这样就不会发生术后的急性胆管炎。还有一个用途就是患者本身患有急性胆管炎,在这种情况下一期取结石风险比较大,医生往往也会在胆道内放置鼻胆引流管,把感染的脏的胆汁引流出来,等胆汁清亮后或感染完全恢复之后再取石,手术更加安全,患者恢复的也更快。因此,妥善固定鼻胆管及负压引流器,便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临床中还没有适用于连接鼻胆管和引流器的连接装置。护士在连接鼻胆管和负压盒的时候都是剪取的橡胶止血带进行浸泡消毒后使用的。不仅不能保证浸泡消毒的止血带能达到标准的消毒水平。还经常出现因负压引流盒与鼻胆管连接部分的松脱,导致胆汁液溢出至患者床单位及衣物上的情况发生,为患者带来痛苦,也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准确记录出入量,影响患者治疗。亦有因引流管长度较短,导致患者翻身时因牵拉导致鼻胆管滑脱,导致患者重新置管,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科室护理敏感指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鼻胆管引流连接管,一方面保证负压引流过程中引流液不会溢出;另一方面可减少因翻身牵拉导致的鼻胆管滑脱,其次可以辅助医护人员操作,方便夹闭鼻胆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次性鼻胆管引流连接管,包括引流管体,引流管体一端通过第一接头与负压盒进液口连接,引流管体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头与鼻胆管连接;
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内管,第一内管前部设有锥形端口,第一内管外侧周向设有多个弹性卡片,锥形端口与弹性卡片之间形成卡槽,负压盒进液口插入到卡槽内并与锥形端口摩擦锁紧;弹性卡片外侧套有第一外套,第一外套对弹性卡片前端端口限位;
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内管、第二外套;其中第二内管外侧周向设有多个锥形卡片,锥形卡片与第二外套的锥形孔相匹配;第二外套远离锥形孔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鼻胆管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
所述引流管体上设有开关流量调节器。
所述弹性卡片、锥形卡片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接片、锥形片及限位片,连接片、锥形片及限位片相互连接且横截面为Z型。
所述第一外套侧壁开有多个开缝。
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鼻胆管引流连接管,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专用的引流管体,根据设计可保证长度足够,避免患者翻身时因牵拉导致鼻胆管滑脱。同时采用单独包装,保证消毒满足医疗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843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