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淤泥的地基处理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83948.9 | 申请日: | 2020-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26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陆燕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2D3/08 | 分类号: | E02D3/08 |
| 代理公司: | 长沙鑫泽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7 | 代理人: | 邓云书 |
| 地址: | 53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地基 处理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淤泥的地基处理构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由于老矿区地面塌陷造成的深淤泥的坑槽,导致路面不稳定安全性低的问题。一种深淤泥的地基处理构造,包括深淤泥层,还包括:废料填充层,所述废料填充层铺设在深淤泥层上方;黄土回填层,所述黄土回填层铺设在废料填充层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特殊的顶层结构的设置,第一柏油混合粘结层、混凝土层和第二柏油混合粘结层之间形成夹层汉堡结构,利用柏油混合粘结层的粘结力,形成一层韧性好的柏油带,使得混凝土层不易断裂,提高了中间混凝土层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一种韧性好、稳定性高的对于深淤泥的地基处理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淤泥的地基处理构造。
背景技术
我国煤矿资源丰富,由于采矿需要,在地下开采了很多井巷,这些被废弃的井巷由于当时的支撑就简陋,外加常年无人问津,井巷坍塌导致地面塌陷的部位很多;这些塌陷部位有的在地面形成坑槽,有的成了深陷的泥潭,坑底的淤泥有的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这些泥潭由于淤泥深,危及村庄、住户、行人与车辆安全,处理也十分困难;
因而,现提出一种深淤泥的地基处理构造,通过设计一种稳定性高、支撑力高的地基处理构造,提高深淤泥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淤泥的地基处理构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由于老矿区地面塌陷造成的深淤泥的坑槽,导致路面不稳定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淤泥的地基处理构造,包括深淤泥层,还包括:
废料填充层,所述废料填充层铺设在深淤泥层上方;
黄土回填层,所述黄土回填层铺设在废料填充层上方;
砂砾填充层,所述砂砾填充层铺设在黄土回填层的上方,所述砂砾填充层内设置有用于支撑黄土回填层和砂砾填充层的支撑构件;
顶层结构,所述顶层结构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第一柏油混合粘结层、混凝土层和第二柏油混合粘结层,所述混凝土层内嵌设有多个用于衔接第一柏油混合粘结层和第二柏油混合粘结层的衔接层;
回填管道,所述回填管道上至第二柏油混合粘结层上端面,下至废料填充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柏油混合粘结层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对应的回填管道安装。
优选的,所述支撑构件为嵌设在砂砾填充层内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侧环形阵列有呈L形结构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延伸至第一柏油混合粘结层。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嵌入黄土回填层的支撑腿,所述黄土回填层内设置有基底框,相邻的两个支撑框底部的支撑腿插入同一个基底框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支撑板和支撑腿由钢筋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柏油混合粘结层、衔接层和第二柏油混合粘结层由砂砾、碎石和柏油混合后浇筑铺设而成。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特殊的顶层结构的设置,第一柏油混合粘结层、混凝土层和第二柏油混合粘结层之间形成夹层汉堡结构,利用柏油混合粘结层的粘结力,形成一层韧性好的柏油带,使得混凝土层不易断裂,提高了中间混凝土层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一种韧性好、稳定性高的对于深淤泥的地基处理构造。
2.通过基底框的设置,保证了相邻的两个支撑框之间间距的稳定性,即便地基结构发生凹陷,相邻的支撑框之间不会跑偏,使得支撑框仍会均匀的分布在砂砾填充层内,提高了地基构造支撑力的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未经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839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装拆式基坑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吊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