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监测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81627.5 | 申请日: | 2020-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0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郝洪亮;张勋奎;肖启标;李春雨;王虎;戴成伟;张双益;陈德明;曹子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未来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8/04007 | 分类号: | H01M8/04007;H01M8/0432;H01M8/247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马龙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监测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监测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座和燃料电池组,安装座底部连接有减震底座,安装座顶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顶端连接有固定板,右侧固定板上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连接有丝杆,丝杆上螺接有第一滑座,第一滑座连接有散热扇,散热扇上连接有第二滑座,第二滑座上有导向杆穿过,右侧两组支撑杆之间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左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燃料电池组外壁相接触,连接板右侧安装有处理器和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燃料电池外壁的温度进行检测,当燃料电池外壁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和散热扇启动对燃料电池进行散热,同时通过减震底座进行减震,防止燃料电池组受到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监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Fuel Cell)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它从外表上看有正负极和电解质等,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
燃料电池其原理是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组成与一般电池相同。其单体电池是由正负两个电极(负极即燃料电极和正极即氧化剂电极)以及电解质组成。不同的是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贮存在电池内部,因此,限制了电池容量。而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只是个催化转换元件。因此燃料电池是名符其实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机器。电池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由外部供给,进行反应。原则上只要反应物不断输入,反应产物不断排除,燃料电池就能连续地发电。
现有的燃料电池在使用时,燃料电池的外壁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燃料电池的外壁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对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于安装在船上的燃料电池,由于船体本身就存在着一定晃动,燃料电池自身的减震效果较差,时间一长容易导致燃料电池内部元器件的损坏。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监测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监测保护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燃料电池外壁的温度进行检测,当燃料电池外壁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和散热扇启动对燃料电池进行散热,伺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第一滑座沿着丝杆运动,第一滑座带动散热扇一起运动,对燃料电池的散热效果好,同时燃料电池晃动时,第一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震杆和第二弹簧可以再次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燃料电池组受到损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监测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座和燃料电池组,所述安装座底部连接有减震底座,所述燃料电池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通过固定螺栓与安装座之间相连接,所述安装座顶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左右两侧两组所述支撑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右侧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螺接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固定连接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上有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杆与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右侧两组所述支撑杆之间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左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燃料电池组外壁相接触,所述连接板右侧安装有处理器和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处理器、控制器之间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伺服电机和散热扇之间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顶端抵接有滑板,所述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穿过外壳与安装座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板底部两侧均铰接有减震杆,两组所述减震杆底端均铰接有第一滑块,两组所述第一滑块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外壳内底壁滑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滑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外壳内壁滑动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未来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未来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81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