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类直流的冷却供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81582.1 | 申请日: | 2020-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35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章建玲;张文君;曾剑辉;许映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C3/04 | 分类号: | F28C3/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冷却 供水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类直流的冷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水池、循环水泵、热交换器;其中清水池的第一进水端用于接入水源来水;清水池的第一出水端经管道与其他用水端相连通,用于为其他用水端提供水源;清水池的第二出水端经管道与循环水泵的进水端相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端经管道与辅机热交换器的进水端相连通,辅机热交换器的出水端经管道与清水池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类直流的冷却供水系统,以实现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无噪声污染的优点,贯彻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厂冷却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类直流的冷却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冷却供水系统的设计是热电厂设计的重要课题。冷却供水系统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对热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冷却供水系统有直流供水系统和循环供水系统。直流供水系统由于电厂冷却水用量大,随着环保要求的限制,目前除了滨海电厂,其余新建或扩建电厂均需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尤以冷却塔为冷却构筑物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应用最多。基于冷却塔等冷却构筑物的循环供水系统,其布置方案及流程通常为:冷却塔集水池----循环水沟道----清污设备间----循环水泵----循环水管----热交换器----循环水管---冷却塔。该方案中存在耗水量大、噪声污染大、占地大、耗材多、工程量大等缺点,随着节能降耗的政策导向,越来越多的工程中在寻求新的供水系统以达到节能降噪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类直流的冷却供水系统,以实现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无噪声污染的优点,贯彻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类直流的冷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水池、循环水泵、热交换器;其中清水池的第一进水端用于接入水源来水;清水池的第一出水端经管道与其他用水端相连通,用于为其他用水端提供水源;清水池的第二出水端经管道与循环水泵的进水端相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端经管道与辅机热交换器的进水端相连通,辅机热交换器的出水端经管道与清水池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来自辅机热交换器后的热水与补充至清水池的低温原水在清水池中进行掺混降温,然后重复使用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类直流供水系统在降低循环水系统的工程造价、保障循环水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等方面有更大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其中,1-清水池,2-循环水泵的吸水管,3-循环水泵,4-辅机热交换器的进水管,5-辅机热交换器,6-辅机热交换器的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类直流的冷却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水池1、循环水泵3、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为辅机热交换器5;其中清水池1的第一进水端11用于接入水源来水;清水池1的第一出水端13经管道与其他用水端相连通,用于为其他用水端提供水源;清水池1的第二出水端14经循环水泵的吸水管2与循环水泵3的进水端相连通,循环水泵3的出水端经辅机热交换器的进水管4与辅机热交换器5的进水端相连通,辅机热交换器5的出水端经辅机热交换器出水管6与清水池1的第二进水端12相连通。
循环水泵3将清水池中的水升压送至辅机热交换器5,经辅机热交换后的热水又重新回送到清水池1,在清水池1中与水源来水进行掺混降温。清水池1同时具有其他用户使用其内的水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某工业园区1台15MW抽汽背压式汽轮机的热电厂循环水系统的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所述的水源来水流量1100m3/h,清水池为容积为4000m3,配置2台循环水泵,采用卧式离心泵,单泵流量800m3/h,扬程35m;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直径DN4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81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龙骨吊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纵梁加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