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合金铸轧一体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73038.2 | 申请日: | 2020-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5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丽曼 |
| 主分类号: | B21B3/00 | 分类号: | B21B3/00;B21B1/46;B21B33/02;B21B28/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一体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金铸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合金铸轧一体化装置,包括机体和铸轧辊体,所述机体和铸轧辊体构成合金铸轧机主体,所述铸轧辊体的外侧安装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两组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皆套设有两组移动仓,所述传动仓的内部皆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传动仓的左侧皆贯穿有第二转杆,所述机体的左侧安装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后两侧皆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收集仓的内部设置有沙子。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铸轧辊体进行保护,防止铸轧辊体受到剐蹭、刮伤或磕碰而爆裂,而且该装置在工作时液化金属不易流至机体外侧为用户的清洁带来麻烦,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对液化金属进行收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金铸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合金铸轧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轻合金板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建筑业和工业的板材,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弯曲效果好的优点,轻合金板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铸轧机对其进行铸轧定型,现有的铸轧机为一体化生产状态,铸轧机把经过静置炉精炼后的金属液,经静置炉口→液面自动控制装置→除气箱→过滤系统→前箱嘴子→相向转动且内部通有循环冷却水的铸轧辊,使金属液结晶并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实现金属由熔融的液态金属铸轧成板材,在经过切头和卷取工序后,形成铸卷带材,其中铸轧辊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使用和正确的维护铸轧辊,就能使铸轧辊达到正常使用寿命,满足铸轧的正常生产;
但是现有的铸轧机的铸轧辊由于辊套受力情况复杂并经历周期性温度变化,会因疲劳而产生热疲劳微裂纹和应力微裂纹,随着铸轧产品数量的增加,初始的微裂纹扩展越来越快,裂纹变得越来越深,并且个别的裂纹已能为肉眼所见,说明此处的裂纹已属于开放性裂纹,开放性裂纹的增多将会导致辊套应力释放,辊套会突然爆裂,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任何的刮伤、剐蹭、磕碰都会引起应力集中集中或爆裂扩展,所以辊套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都应对其进行严密保护,以防止辊套受损爆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合金铸轧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铸轧机的铸轧辊容易因疲劳而产生开放性裂纹,刮伤、剐蹭和磕碰容易导致应力集中辊套爆裂,为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合金铸轧一体化装置,包括机体和铸轧辊体,所述机体和铸轧辊体构成合金铸轧机主体,所述铸轧辊体的外侧安装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两组螺杆,所述机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四组固定片,所述螺杆的上下两端皆通过内嵌轴承与固定片相连接,所述螺杆的外侧皆套设有两组移动仓,且移动仓靠近铸轧辊体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铸轧辊体的上下两侧皆设置有保护仓,且保护仓的前后两侧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机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组传动仓,所述螺杆皆贯穿传动仓,所述传动仓的内部皆设置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的两端皆通过轴承座与传动仓内壁相连接,所述传动仓的左侧皆贯穿有第二转杆,所述机体的左侧安装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后两侧皆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收集仓,且收集仓的右端插设在固定板中部,所述收集仓的内部设置有沙子,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贯穿有插板,所述固定板左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
优选的,所述保护仓的垂直截面皆呈半圆形,所述保护仓的内壁皆呈曲面状。
优选的,所述保护仓的内壁上皆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且第一橡胶垫的厚度皆为零点五厘米。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杆的左端皆固定连接有转把,且转把的左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收集仓的底端呈倾斜状,所述承载板的左端呈与收集仓相配合的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收集仓右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环,且挡环呈圆环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铸轧辊体进行保护,防止铸轧辊体受到剐蹭、刮伤或磕碰而爆裂,而且该装置在工作时液化金属不易流至机体外侧为用户的清洁带来麻烦,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对液化金属进行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丽曼,未经杨丽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73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