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泡制团茶的茶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65057.0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08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李秀娟;何晓钧 |
地址: | 661400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泡制 茶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泡制团茶的茶杯,属于茶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杯体,设置在杯体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杯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内设置有自动旋转组件,自动旋转组件中的转动杆顶部设置有团茶固定座,所述杯体下方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杯体的高度方向设置,自动旋转组件中的升降板侧壁靠近滑槽的位置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置于滑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泡制团茶的茶杯,并采用独有的自动旋转组件实现团茶在冲泡过程中的便捷式的拆卸、固定和自动旋转,使得对团茶的泡制过程中具有赏心悦目的效果,从而提升泡茶、喝茶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泡制团茶的茶杯。
背景技术
中国具有本身的喝茶文化,且历史悠久。目前,饮茶和品茶已成为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在唐宋时期,江南地区茶叶已进入团饼茶的兴盛期,而“普洱茶”加工尚处于“散收无采造法”阶段。明初,江南茶区形成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却因边销而继续沿着紧压茶的方向发展。满清入关,随着普洱茶入贡宫廷(以“八色贡茶”为代表)而进入发展鼎盛阶段。近代则逐渐演化成以饼、沱、砖茶为主要形态的普洱紧压茶和普洱散茶。
目前市场上的普洱散茶形态不漂亮,饼、沱、砖茶品饮不方便而且其生茶自然后发酵(成品后自然干发酵)陈熟时间长。小沱茶、小茶果虽方便但需将原条茶切碎后成型,而如今,龙珠的形状则是普洱团茶形状的一种复兴。以前的团茶都是需要撬过后才开泡的,而现在龙珠的规格则是5-8克,刚好一泡,不需要撬茶。而随着龙珠团茶在保证茶口感不变的情况下,便捷性以及消费特性很好的被市场消费者认同。但在冲泡过程中,龙珠不易散开,高温易把外部的嫩叶闷坏,且茶叶散开后缠绕在一起,内质不易充分的渗出,没有美观性。
由此,针对普洱茶小团茶的使用,需要研发一种针对小团茶泡制的茶杯,实现对团茶在泡制过程中具有美观性,从而提升泡茶、喝茶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泡制团茶的茶杯,可以将团茶固定在茶杯中逐步冲泡并泡开,并采用独有的自动旋转组件实现团茶在冲泡过程中的便捷的拆卸、固定和自动旋转,使得对团茶的泡制更加的方便,其泡制过程中具有赏心悦目的效果,从而提升泡茶、喝茶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的实现的,包括杯体,设置在杯体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杯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内设置有自动旋转组件,自动旋转组件中的转动杆顶部设置有团茶固定座,所述杯体下方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杯体的高度方向设置,自动旋转组件中的升降板侧壁靠近滑槽的位置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置于滑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中,在杯体的底部设置具有可拆卸连接的底座,并在底座中设置自动旋转组件,在对团茶需要泡制时,将团茶固定在动旋转组件中的转动杆顶部的团茶固定座上,团茶固定座对团茶泡前的安装和泡后的拆卸都具有便捷的操作功能,团茶固定在团茶固定座后,并将底座和杯体密封连接,从杯体的上方进行冲水并将团茶浸没泡制,此时,具有自动旋转功能的团茶固定座带动着逐步泡开的团茶在水中缓慢转动,使得对团茶的泡制具有赏心悦目的效果,从而提升泡茶、喝茶的品质。
2、本实用新型中,将转动杆的底部与底座可转动设置,并使得动力弹簧设置在升降板与底座之间,将需要泡制的团茶固定在团茶固定座上后,将底座与杯体进行密封连接,此时,由于升降板的侧壁与杯体的内壁接触设置,升降板与杯体的内壁之间存在摩擦使得升降板与底座之间的弹簧呈压缩转态,底座与杯体进行密封连接后,被压缩的弹簧将力作用于升降板,升降板上的滑块置于杯体的滑槽中,使得升降板在圆周方向上限位并能缓慢上升,由于转动杆的侧壁设置有螺纹槽,升降板的中心设置的圆孔上的限位块置于螺纹槽中,缓慢上升的升降板通过限位块在螺纹槽中滑动的作用力,使得具有自由转动功能的转动杆发生转动,由此实现了团茶固定座的转动,使得团茶固定座上的团茶在浸泡过程中自动旋转的效果,通过纯机械结构实现转动,并通过弹簧的储能再释放能量的原理,无需采用电动控制就能实现团茶的转动,使得茶杯的使用安全且节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未经李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65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切割机主体框架及激光切割机
- 下一篇:绿化带节水防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