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实现迅速治理接缝处涌水涌砂事故的盾构隧道管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60390.2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9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奇;郑刚;孙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迅速 治理 接缝 处涌水涌砂 事故 盾构 隧道 管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迅速治理接缝处涌水涌砂事故的盾构隧道管片结构,所有的预制管片均分别设有两者平行环绕侧面的防水槽和注浆槽;所有的预制管片均在两纵缝侧设有轨迹为圆弧的纵缝堵漏浆液注浆孔;标准块B和同一个管环的二块邻接块L中,不与相邻管环的封顶块K相连的邻接块L在两环缝侧设有轨迹为圆弧环缝堵漏浆液注浆孔,环缝堵漏浆液注浆孔或是纵缝堵漏浆液注浆孔自所在预制管片的注浆槽贯通至该预制管片的内表面;相邻预制管片的纵缝堵漏浆液注浆孔或是环缝堵漏浆液注浆孔分别形成一个贯通的圆弧形通道。本实用新型的管片结构可以在隧道任何接缝发生涌水涌砂时,配合封堵棒和堵漏浆液可迅速治理涌水涌砂灾害,保护隧道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隧道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实现迅速治理盾构隧道涌水涌砂灾害的盾构隧道管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地面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地铁隧道因其占用地面空间少且地铁运行车速稳定等特点,可有效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因此,我国各大城市地铁隧道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加。其中,盾构施工技术因其对地面影响小、安全、高效等特点在我国地铁隧道建设中被广泛采用。
盾构隧道,由大量预制混凝土管片通过螺栓相连拼接而成。不可避免地,盾构隧道存在大量管片接缝,接缝处为隧道结构的薄弱部位。隧道结构在接缝处易发生漏水漏砂现象,严重地,会发生涌水涌砂灾害。
隧道一旦发生涌水涌砂灾害,地下水裹挟泥沙迅速涌入隧道结构内部,导致隧道周围土体流失,进而改变隧道结构受力模式,严重危害隧道结构的安全。只有及时、快速、有效地对涌水涌砂灾害进行封堵和治理,才能保护隧道结构安全、保护社会及人民财产安全。
传统治理隧道涌水、涌砂灾害的方法主要为注浆法。注浆法包括设置浆液阻断点、埋设注浆嘴、注浆、固化成型、表面清理等步骤。此类方法用时较长,且无法保证对失事接缝处的迅速封堵、消除涌水涌砂对隧道结构的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实现迅速治理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处涌水涌砂事故的封堵方法,采用新型的管片设计结构,在管片中预留堵漏浆液注浆孔和注浆槽,并结合封堵棒、堵漏浆液以及配套的快速、有效治理隧道涌水涌砂的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可实现迅速治理接缝处涌水涌砂事故的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包括构成管环的六个预制管片,分别是三块标准块B、二块邻接块L和一块封顶块K;所有的预制管片均分别设有环绕侧面的防水槽,相邻的两个管环按照封顶块K在隧道环向交错一定角度来布置;所有的预制管片均分别设有环绕侧面的注浆槽,所述注浆槽与所述防水槽形式相同,且两者平行,所述注浆槽相对于所述防水槽,位于管片侧面的内侧;所有的预制管片均在两纵缝侧设有纵缝堵漏浆液注浆孔;所述的标准块B均在两环缝侧设有环缝堵漏浆液注浆孔;同一个管环的二块邻接块L中,不与相邻管环的封顶块K相连的邻接块L在两环缝侧设有环缝堵漏浆液注浆孔;所述纵缝堵漏浆液注浆孔自所在预制管片的注浆槽贯通至该预制管片的内表面;所述环缝堵漏浆液注浆孔自所在预制管片的注浆槽贯通至该预制管片的内表面;所述纵缝处堵漏浆液注浆孔和所述环缝处堵漏浆液注浆孔的轨迹均为圆弧;相邻预制管片的所述纵缝堵漏浆液注浆孔在位于注浆槽一侧的端口的位置对齐,从而形成一个贯通的圆弧形通道;相邻预制管片的所述环缝堵漏浆液注浆孔在位于注浆槽一侧的端口的位置对齐,从而形成一个贯通的圆弧形通道。
进一步讲,所述纵缝处堵漏浆液注浆孔和所述环缝处堵漏浆液注浆孔的孔径大于注浆槽的宽度。
相邻的两个管环按照封顶块K在隧道环向上交错45°来布置。
所有的预制管片均设有二次注浆孔、环间螺栓手孔和环内螺栓手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预制管片侧面的环形的注浆槽独立于原有的防水槽,该注浆槽的设置不会影响隧道原有的防水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60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便于散热功能的环形光源
- 下一篇:一种激光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