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储存自燃推进剂瞬间接触发生反应的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54268.4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1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海;徐森;胡景伟;刘英;崔宁;姚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火炸药工程与安全技术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5/54 | 分类号: | G01N25/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吴超 |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储存 自燃 推进 瞬间 接触 发生 反应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储存自燃推进剂瞬间接触发生反应的试验装置,包括罐体,罐体包括上容积部和下容积部,上容积部底部设有内部上封头,下容积部顶部设有内部下封头,上容积部上有氧化剂进料管穿过,氧化剂进料管外端连接有N12接头,下容积部连接有燃料进料管,燃料进料管外端连接有N10接头,内部上封头外壁焊接有两组第一导管,内部下封头外壁焊接有两组第二导管;设计方法简单,可应用于不同药量下的试验,采用导爆索切割,氧化剂和燃料之间隔板最大面积瞬间击穿,可以实现氧化剂与燃料最大参与反应量,切割部件与氧化剂和燃料无接触,无污染带入,提升安全性,采用远程操控方式,降低人员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储存自燃推进剂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储存自燃推进剂瞬间接触发生反应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可储存自燃推进剂为液体氧化剂和液体燃料可在常温常压下正常储存,且两种液体相互接触后能发生自燃的双组元推进剂。可储存自燃推进剂在生产、贮存、运输、加注以及发射过程中发生泄漏时,只要液体氧化剂和液体燃料发生接触均会发生自燃反应,甚至发生爆炸反应,其爆炸过程复杂,目前此类爆炸及冲击波传播规律、热辐射传播规律等研究较少,冲击波TNT当量、热辐射强度等基础参数测试难度大,导致在设计液体推进剂生产、使用、贮存、试验场所布局时面临的内外部距离确定无基础数据参照。
因此,通过液体氧化剂和液体燃料发生接触研究其爆炸及冲击波传播规律、热辐射传播规律等,取得冲击波TNT当量、热辐射强度等基础参数,对指导相关液体推进剂生产企业、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场地等设施的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可储存自燃推进剂的爆炸规律研究采用的装置主要采取破碎器击穿隔板的方式,使氧化剂与燃料接触发应。目前实验采用的模拟贮箱按实际运载火箭推进剂混合比加注了氧化剂和燃料,引爆推进剂采用2种方式:一种是氧化剂与燃料模拟贮箱底部均被破碎器刺破,推进剂瞬间泄漏出来,引起爆炸,如图5所示;另一种是由电爆管控制破碎器坠落,将氧化剂与燃料贮箱共底刺破,使推进剂在箱体内混合而引起爆炸,如图6所示。以上两种方式出自于陈新华,聂万胜等人编制的《液体推进剂爆炸危害性评估方法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版)。但是上述测试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1、不同尺寸的试验装置破碎器无法实时设计,设计周期长,效率过低;
2、结构复杂,设计成本太高,不适合研究过程;
3、采用破碎器击穿隔板,隔板被击穿面积小且缓慢,氧化剂与燃料参与反应量小;
4、破碎器安装在罐子内部与样品接触,安全性差。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储存自燃推进剂瞬间接触发生反应的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储存自燃推进剂瞬间接触发生反应的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储存自燃推进剂瞬间接触发生反应的试验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上容积部和下容积部,所述上容积部底部设有内部上封头,所述内部上封头焊接于罐体内壁,所述下容积部顶部设有内部下封头,所述内部下封头焊接于罐体内壁,所述上容积部上有氧化剂进料管穿过,所述氧化剂进料管外端连接有N12接头,所述上容积部顶部开口处连接有N11接头,所述下容积部连接有燃料进料管,所述燃料进料管外端连接有N10接头,所述下容积部顶部开口处连接有N9接头,所述内部上封头外壁焊接有两组第一导管,两组所述第一导管成十字交叉分布,两组所述第一导管的端部分别连接有N1接头、N2接头、N3接头和N4接头,所述内部下封头外壁焊接有两组第二导管,两组所述第二导管成十字交叉分布,两组所述第二导管的端部分别连接有N5接头、N6接头、N7接头和N8接头。
优选的,所述N1接头、N2接头、N3接头、N4接头、N5接头、N6接头、N7接头和N8接头均为可拆卸式的1/4外螺纹变3mm卡套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火炸药工程与安全技术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火炸药工程与安全技术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542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构简单防呆型汽车方向盘按键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麻醉科喉部喷雾器





